“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剧本,我认为至少有三个角色上我可以试一试!”首领笑着道。
“我的人手已经足够了!”李思明恍然大悟地说道。
“没关系,我不用说台词的!”
“我的预算比较紧啊!”
“这更没关系,我不要钱!为了印第安人,粉身碎骨都不怕!”
“那好吧!”李思明双手一摊,无奈地说道。
反正是周瑜打黄盖,他又没损失,仔细一想,好像还赚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险的职业
大手笔啊。
在美国西部那粗犷广阔的大草原,曾经生活着数百万头野牛,以及它们的天敌——狼,但是现在野生的都几乎灭绝了,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还有几十头野生的野牛,狼已经基本灭绝了,动物学家还计划着人工放养呢。现在前者被放在养殖场里圈养,后者只能在动物园里才有。李思明从去年起就跟许多私人农场主签订了协议,租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骏马参与拍摄,这只能租,买过来可没法消化。130多名技术人员和400名临时演员,另外有一架直升机待命。从数量上看,果然是大手笔,不过从预算上讲,却是李思明在好莱坞花钱最少的一部电影。
李思明从来没有骑过马,准确地说没有骑过真正的马,当年在北大荒倒是骑过,不过那马是用来拉车用的劣马,拿刀子跟在后面,也是跑不起来。当他看到临时演员们骑在这些强健高大的骏马时,感觉很有趣很拉风,也想试一试,只是他的骑术太差,结果拍片的第一天的头一个小时之内,他就摔了下来,还好只是擦破了点皮。引得众人想笑却不敢笑。不过这还不是最大的意外。
受伤事小,面子事大,有时不得不骑在马上的时候,李思明也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上面,不会去招惹座下的马儿,让它撒欢跑起来。
这是一部使用大量动物的电影,动物自然是重头戏,那3500头野牛可不是好玩的,但是聚拢在一齐,按照规定的路线移动就是一个大事情。可是在这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要赶着这大群的野牛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李思明不明白,当年那些西部牛仔们是如何赶着数千头野牛翻山越岭的?那些牛仔们因为总是骑在马背上,干着肮脏的活,他们身上穿的厚实耐磨的工作服,也就是今天“牛仔服”的由来。普通至极的工作服如今成了时髦货,那些牛仔们当年一定不会想到这一点。
3500头野牛和300匹骏马每天耗费的饲料和饮水也是一笔大开支,李思明可不想当个农场主,为了节省开支,他不得不将那万牛奔腾的场面提到前面拍摄。看过非洲有关角马群迁徙的纪录片的人都知道,当数百万头角马集体奔跑时的情景是如此的壮观,和令人震惊,如一条宽阔的黑色或棕色的河流向前奔腾。
3500头野牛虽说即使是跟一百多年前的西部草原上的最小的野牛群相比,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用来拍电影也是足够了,就看拍摄的手法和镜头的运用以有剪辑的手段。李思明首先采取的是航拍的方式,摄影师塞姆勒将自己绑在直升机上,以俯瞰的方式,反复向着奔跑的牛群俯冲和拉升,镜头主要以纵向为主,让那牛群看起来在群山的映衬下不仅是壮观,而且那奔跑的河流看上去似乎没有尽头。不过这牛群实在不好控制,直升飞机靠的太近,轰鸣让牛群四处分散,那些“现代牛仔”们费劲力气吆喝着,不让这些野牛四处奔散——这些野牛很显然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无休止地跑。李思明感觉自己是十九世纪的狩猎队的老板,只不过自己不是白人。
航拍总共拍了三天,共完成了大约80个镜头,但是最终如果只会用到其中的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