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文稿出炉

正气永昌 佚名 1305 字 9天前

赵慧笑着说,对杨平华这样的年轻干部,还是比较看好,也愿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非常感谢赵主任,我只能说努力,力争不让赵主任失望。”

这个话题,说到这也算告一段落。

杨平华提到了谭向东在省府办公厅的情况,赵慧与省府之间没关联,杨平华提出谭向东来,也是让赵慧以后在省城,要是需要这个关系,她可用上。

赵慧没做明确的表示,两人离开大江边,往镇政府返回。

接下来的两天,杨平华便安心在自己办公室撰写这个文稿。关于取消农业税的呼声,近年来,也有过类似的声音,甚至高层方面估计也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但暂时还没有人明确提出来。

杨平华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提出这个问题,能够列出基本的数据,加上杨平华有着前世的眼光。在议论这农业税的事情上,确实有不少优势。

在心里已经打过腹稿,真落笔之前,杨平华还是很谨慎的。知道一片文稿的脉络一旦确定,整篇文章的格调和走向基本确定。之后想要推倒重来,就很难跳出之前的旧思路。

对这篇文章,杨平华知道要谨慎再谨慎,因为牵涉到国家政策的改变,哪怕这时候外部条件已经具备,可让他这样一个身在基层的干部提出来,还是要文章本身感动人。

文章让人看后,能够感受到沉甸甸的东西。只有如此,上层的人看了,才会引起注意,继而引起广泛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

当然,杨平华是有一定基础的,就是之前那篇发在《人民报》的文稿,文稿刊发后,促使了全国路卡撤销,对非法收取过路费的做法,完全取缔。

那篇文稿的影响力确实不小,让杨平华再有文稿,上面的人不至于瞟一眼就把稿子丢掉。

可也有另一方面的不利,或许会有人觉得杨平华如此位卑,却总想讨论国家政策这种高大上,完全是想籍此出头,获取不该有的资源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