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文稿出炉

正气永昌 佚名 1305 字 12天前

一旦这样的声音出现,打压杨平华的文稿,也是必然的。

如此,文稿写得调理分明,资料扎实,推理和逻辑完全没有瑕疵,就不容易让人抓住错漏。

腹稿早已经做完,也算成竹在胸。真要落笔,杨平华还是反复琢磨,先将文稿主干罗列,将素材补足,然后争取一气呵成,才流畅而文脉清晰。

这两天,杨平华也感受到了,越是熟悉的东西,要甄选和安排也就越难做到最优,总有顾此失彼之感。维持,杨平华也觉得自己在写文稿这方面的能力,局限不小,今后要沉心下来,提高提高。

到第二天下午,第一稿总算出来,然后字字句句地增减,把全稿确定下来。

看着打印出来的文稿,杨平华长舒一口气。这篇文章,初稿出来,还会让田开斌帮助、杜可心县长等人先阅读、修改,确定后,再给宋丹莹看一看。

缓一口气,给自己泡一杯茶。感觉到那种舒缓的美妙,这篇文稿,对杨平华而言,也是一个多月的压力,一直压在心头。

此时,将文稿写出来,那种负担感也就消除。至于文稿修改之后的最后成稿,有多少变化,这些都不是他在意的。

过一会,杨平华苦笑一下。自己实际年龄不足三十岁,但心里多少有着历事半世纪的沧桑感。

这心态与自己目前真实的年龄是不符合,他知道,今后还得注意,不然,让外人看出些什么来,会不会解剖自己进行研究?

收拾好文稿,用邮件传送给宋丹莹,让她先熟悉,然后两人见面讨论,更有效率。至于跟田开斌、杜可心等人的讨论,是另一回事,更多从大走向或政策方面做讨论。

与宋丹莹之间的讨论,侧重与文稿细节、文字、用词等等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