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坪辽镇之后,赵慧对杨平华的了解就更多一些。来之前,虽说听秦淮院长的介绍,也知道坪辽镇与省农科院合作的项目,是这个年轻的镇长努力并促成,但对杨平华的印象还是比较模糊的。
如今,几天来的选出,觉得这个年轻人比她在生产见到的不少名士,都不弱于拿下人,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超越于那些人。
这让赵慧觉得有些荒诞,一个小小乡镇镇长,三十岁都不到,会有这样的心境和情怀?
可实际上就是如此,赵慧得知杨平华之前撰文,在《人民报》上刊发,在《阳光日报》也层转发过他的文章,在《听水晚报》上,刊出的文稿也不少,新闻类的记载更多。
了解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文化人而言,是那个有更深的判断和推测,认知也就更深入。
这时候,讨论了农业税问题后,突然听到杨平华准备撰文,向国家提出建议,取消农业税,对农业进行补偿与鼓励,也就不觉得他的说法违和。
赵慧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稍微考虑一下,才说,“杨镇长这个想法很激进,会不会存在对你有不好的因素?”
“赵主任,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实际上也不会有这样的影响。一来如今高层对下面提意见、提建议还是很宽容的,是不是?
二来我也不想否定之前农业税带来的利好,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目前的农村生产、人脉的思想观念,都有了截然不同的便改,我们国家的政策,自然也要随着更换;
其三,我把写出来的建议投给内刊,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多少影响。作为一种政策的讨论,估计有不少专家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至于最后结果,并不追求。”
“好,很不错。杨镇长对这篇文稿,是不是已经有不短时间的准备?”
“确实准备了一些时间,不过,依旧还不够成熟。听赵主任一番话,觉得有必要下笔了。”杨平华也知道,这时候缺少到推出这一片文稿的时机。
“杨镇长,你的文章如果在内刊刊出,我会写一篇讨论文稿,把我所感知到的山村说出来,算是对杨镇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