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嘉靖也不想一想,就算天上能掉桃子和药丸,深深大殿,那些玩意儿是怎么从窗户进来,再拐着弯掉你桌上、落你床上的啊!人被一种理念所挟,有时候就不讲逻辑。
那些太监为谄谀,张口撒了谎,就收不住了,恶习渐成常例,再智慧的人也不以为怪。
嘉靖的感觉当然良好,认为这“吉祥三宝”,乃是天眷非常。
但有人看不惯,谁?就是那个后来大名鼎鼎的海瑞。海瑞在那一年,是户部云南司的小官,管的是钱粮财税之类的事。宫内外乱七八糟的祥瑞事件,本与他无涉,但他实在看不过了。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他上了一份疏奏《治安疏》。这里要说明一下,此处的“治安”,是指治国安邦之意。
此疏一上,连海瑞自己也没想到,他就此成了一位名垂千古的正直之臣。你现在去随便拉住一个人问,史上最著名的清官是谁?回答准定是海瑞,一问一个准儿。
海瑞是海南琼山人,字汝贤,因为生平所学以刚为主,因此自号“刚峰”。
好人,名号也好!他这人,刚直不阿,骨头硬得很,是古代官场中绝无仅有的一头犟驴。在福建南平代理教谕,碰到御史大人来校视察,他的属员们全都跪地行磕头礼,唯有他一人作了个长揖就算了事。他说:“大人,我本该给您磕头行礼,但这县学的大厅,是老师教育士子的地方,所以我不能屈膝!”
嘉靖三十七年(1558),他在浙江淳安任知县。当了县太爷之后,仍然简朴,吃的粮食是自己亲自磨的,他常常穿了件布衣在打谷场上筛稻谷。吃菜不买,让老仆人在家自己种。平时吃不上肉,母亲过生日时,才买二斤肉来开荤。不贪不占,一贫如洗。当时的闽浙总督胡宗宪听说后,大吃一惊:当官的,怎么能穷到这个份儿上?
胡宗宪的儿子有一次路过淳安,住在驿站(邮局兼招待所),嫌驿吏招待不周,把人家倒吊起来打。海瑞为之打抱不平,下令把这撒野的胡公子给抓了,搜出沿途官员孝敬的数千金,统统没收,上缴国库。还当众宣布:“过去胡大人到部里办事,声明沿途不得超标准招待。这个小子,带这么多金银财宝,一定不是胡公子!”还特地将通报送至胡大人处。
那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遗憾的是教子无方。接到通报,也是没招儿,干憋气——老小子,你干吗要捅我的软肋?
严嵩执政时,其爪牙鄢懋卿(就是劝严嵩不可放过杨继盛的那个)为巡盐都御史,即监察部盐政巡视官,一路巡查,浩浩荡荡,地方上都是好生招待。到了淳安,见只有咸菜稀饭,不由大怒:“小小知县,你这是耍我?”海瑞高声道:“岂止如此。俺们县衙小,容不下你们那些车马!”
鄢懋卿想要逞淫威,但他知道海瑞一向就是倔驴,跟海瑞缠上,没什么好处,只得灰溜溜离开淳安。终究是心不能平,后来指使别人参了海瑞一本。
严嵩倒后,吏部有官员对海瑞的遭遇感到不平,把他调来当京官,这才有了震烁古今的“海瑞上疏”。
——海瑞,人们都欣赏他的耿介精神,却往往容不下身边有一个海瑞。可能是因为这个隐微的心理,如今在海瑞的故乡,名气最大的历史人物,是仅在琼州流寓了三年的川人苏东坡,而不是本土的海瑞。
海大人给嘉靖上的这道《治安疏》,是一篇今古奇文,有三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竟然有这么一篇指着鼻子骂皇帝的进谏书,这是一奇;这样的文字竟然出现在对谏臣处罚一向酷烈的明代,这是二奇;可敬的海大人居然没有因此掉脑袋,这是三奇。
只能说,历史事件的发生与结果,并非简单化的公式,而是由许多复杂因素所构成。
我们先来看看海瑞写的内容:
海瑞首先是象征性恭维了一下,说:陛下啊,我是要言天下第一事(教教您怎样做皇帝),您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即位初年,铲除积弊,天下都期待您大有作为……但是,英明的时间不长,却走了神儿,错用了您的一肚子聪明,以为遥远的理想可以实现,就一心修玄去了。您固然是富有四海,但是您怎么不说这是老百姓的血汗呢?光知道大兴土木乱花钱,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社会的道德纪律,全都废了!
您看看现在,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无时不有,盗贼气焰嚣张。您刚上台的时候,这些情况就有,但还不厉害,而现在赋役比过去多,地方就学样也乱收费。
陛下您竟不顾国家破产去装神弄鬼,闹得家底空空!天下都把陛下的年号叫作“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谁都缺钱花啊!天下的人不说您好话,那可是有时候了(您怎么会听得到啊)。
大小臣僚也都放弃了职责,您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一说装神,就相率进香;出了“天桃天药”,就争相庆贺。为了建造宫殿,工部极力经营;为了取香觅宝,户部公差四出。陛下您一个错误举动,诸臣也就顺着错的来,没有一个人为您纠正一下。扬善惩恶的大义,都扔到爪哇国去了。臣子们拍马屁也拍得太厉害了,低三下四,含糊其词,昧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您怎么处理?
陛下啊,您的错就多了!您斋醮是为了长生,可是自古圣贤只是说顺其自然,是天地赋予了人的性命,这一句话就说全了。尧舜汤禹、周文周武,那是圣人中的极致了,都不能不死啊!我也没见过汉唐宋的方士有活到今天的,能让陛下您也学学他们的法术。陶仲文那个老道士,陛下您称呼他为老师,可是他已经死啦!仲文都不能长生,陛下您怎么又能求到呢?
要说什么天赐仙桃药丸,那就实在是太扯淡了!您想啊,桃子是要人采才能采到的,药丸是要人工捣制,然后捏成的,没有这些过程,它们就来到您这儿了,难道桃和药都长了脚吗?还说什么这是天赐,难道天有一只手拿着送给您的吗?陛下您修玄多年,一无所得,至今左右奸人还哄着您瞎想。区区桃药,难道就能导致长生?普天之下,断无此理!
太甲(商汤王的嫡长孙)说:如果有人说的话听着刺耳,那必然是“有道”的;如果有人说什么话都顺你的心,那一定是“非道”的。严嵩可曾有一件事情不顺着您吗?没有。可是怎么样?过去贪污,后来要谋反啦!望您一改过去的错误,幡然悔悟,天天上朝来打理打理,使我们这个大明,君像个君,臣也像个臣。朝廷的各种浪费,也须收敛一下,京城里节省一金,就相当于给田户人家拨付了一百金。您这里节省一些,国家费用就足啦,老百姓的储蓄也就增加了不知有多少啦,这种好事,陛下何不为之?
总之,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为天下第一事。对这个,我要是不说,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大臣拿着高津贴而奉承您,小臣怕得罪您而顺着您,您有了错,自己也没办法知道。我海瑞每每最恨的就是这个,因此冒死为陛下进一言。
——不愧是从海岛进京来做官的举人,端的是生猛异常。
这份上疏,绝了!海刚峰,海大人,好啊!这哪里是世人印象中温文尔雅的儒生,这哪里是戏文里只知道喊“吾皇圣明”的角色?这是疾恶如仇的刚,是高山仰止的峰,是世俗很久以来缺乏的脊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满腔血性!
大家都听说过“海瑞上疏”这四个字,却未必知道它竟是这样的一篇奇文。读罢,在为海瑞上疏之后的命运担忧的同时,也甚感欣慰:史海漫漫,毕竟,我们总还能披沙拣金。
这份不要命的奏疏到了嘉靖手里,他正病着,看完,暴跳如雷,脸都气绿了,把奏疏一把摔到地上,看着左右侍从,怒吼道:“胡说八道!快给我拿下此人,不要让他跑了!”
此时有司礼监太监黄锦在一旁,缓缓开口道:“禀皇上,此人素有痴名,您甭发火。臣听说他上疏的时候,自知忤逆了皇上必死,已经买好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儿老小,此刻,就在宫外等候您发落呢。他的家童、仆人怕受牵连,都一跑而空。他呀……这个,是绝不可能跑的。”
嘉靖一听,呆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从三皇五帝至今,居然有这等人物?
随后降旨,将海瑞下了诏狱,要追究主使者。锦衣卫遵命出去后,黄锦弯腰把海瑞的奏疏从地上捡起来,又放到嘉靖的座右。
嘉靖拿起来又看了一遍,心有所动。想想,那严嵩的党羽蓝田玉、陶仲文的徒弟胡大顺,确实是拿了些假冒的仙药哄我,海瑞说的话,倒也可取。随后,叹口气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却不是商纣呢!”
这里提到的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因纣王淫乱的问题,曾屡次强谏。他说:“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纣王听得烦了,竟将他残忍杀掉。嘉靖说海瑞是比干,还是蛮恰当的。稍后,嘉靖想通了,把奏疏留中不发(不交给内阁票拟),毕竟不能落下个杀忠臣的万世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