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危机工厂

以赎之名 紫寞芳华 2315 字 11个月前

暂且称为d工厂,是个电子厂,一个delphi工程师职位,沿着一条国道坐了很远的车才到达,下了车还要走20多分钟的一段路。看起来是一片老工业区,厂房林立。

在工厂门口,来面试的人不少,从穿着上看什么岗位的都有。登记,做笔试题,我自感难度不大。之后被领到类似it部的办公室里,技术面试我的是一个中年男人:“我姓吴,是这里的it主管。”随后简单问了一些较宽泛的技术问题,不限于软件,涉及网络和服务器,然后叫我上机实现一个登录程序,这也太小菜了吧,我想。

“待遇你和hr谈。”他说,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般应聘成功率已经超过7成了。随后人才市场面试我的那个女人坐到我面前,中年有点肥胖,显得很老练:“我姓徐,是hr经理。”这里的人都喜欢自我介绍,表明身份,这是很好的现象。她问了我之前的经历和离职原因,并没有在意我的专业,然后就让我回去等消息。徐经理讲一口流利的粤语,是广东人。

面试难度小的职位,待遇一般不会太高,或是该职位不好招人,或是急招。正当我坐在返程公车上的时候,手机响了,另一个女人和我确认了待遇后,就通知我过2天上班。基本在我预料之中。

整个过程很顺利,待遇和k公司差不多,5天半制,每个月另有300块的餐补,包住。眨眼从软件公司跑到了工厂,我惊叹于自己的选择。

电脑暂存在一个学生那里,他叫陆家新,在一个外企上班,后面和他还有交集。

过了2天,将家具等都卖了,和房东结算了房租。深圳租房市场里有个不成文的霸王条款:租期没到退租是要扣除押金的,唯独这房东比较好说话,他将押金如数退回,走时还问我换去哪里工作,我说:“关外工厂。”

下午,告别了熟悉的上沙,还那奋斗过的天安数码城,提着大堆行李登上了开往宝安方向的大巴。在工厂做技术的滋味是怎样的?去体验了便知。

这条107国道是通往机场的主干道之一,车流甚大,两边的工业区邻此披拂。大巴走走停停,掀起胃里的翻滚。一路无话,到了d工厂,一个看似行政助理的女人从厂区里走了出来,领我进办公室。

“工厂主要是生产什么产品啊?”我边走边问。

“数码相机,p3。”

“是成品还是半成品?”

“成品,主要是出口。”

“工厂有自己的饭堂吗?”

“目前没有,有餐补,员工都是在外面的快餐店吃。”

到了办公室,在hr那里办理入职时,看到一个学生妹模样的女孩坐在hr徐经理旁边,低着头一脸哭丧,徐经理在一旁严厉地训斥她,估计是违反了公司管理制度吧,这种场景我只有在学校才能看到。

我去得比较晚,办完手续,也快到了下班时间,一个看似后勤部、人高马大的小伙带我去公司宿舍,离工厂1公里左右的距离。我问他:“是和普工一起住还是独立房间的?“我比较关心这一点。

“公司技术人员是单独住的,一个人一个房间。”听他这么说我的心才放下。他在前快步如飞,我拖着沉重的行李,不断喊话:“能慢一点吗?等等我。”到了一排农民房的楼房,领我上了三楼,将钥匙交给了我:“就这间。”

我一看,20多平的房间,宽敞的大窗户,一张宽大的木板床摆在正中间,感觉很满意,比市区城中村的出租屋空间大多了。

其实就是当地村民的农民房,公司将整栋楼都租了下来,作为员工宿舍。我所住的是一个4房一厅的套房,窗外一眼可以望到远处的主干道和工业区,视野开阔。

这是个港资电子厂,主要生产摄像头、数码相机、p3/p4等,品牌没听说过,几乎全出口欧美。工厂四五百号人,算中等偏小的规模。

工厂一天要求打卡4次,如携带特殊物品需接受门卫检查。我就职于资讯科,和hr、行政、财务一个办公室,主管姓吴,大家都叫他吴科,资讯科包括我一共就4个人,2个软件工程师和一个网管,给整个工厂提供it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