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家具店,师父也是大撒手,石井子是木匠村,肖家堂兄弟好几十个,前面堂兄弟排行靠前的,儿子都比他年纪大。找上几个关系好的,再带上村里手艺好的几个木匠,就能把架子支起来。再在货站旁边买块空地,方便运木头,简单的盖个厂房,就能干活儿。这会儿的家具样式也不多,卖得最火的就是组合柜,年轻人结婚,条件允许的,都会买上一套。再就是床了,床农村是不买的,平房也都是炕,就是住楼房的才会卖。其他书架茶几沙发啥的,走得都很慢。订货了现做都来得及。主要就是各式的组合柜挣钱。

师父只给出图纸,再把一把成品关,店都不怎么管的。给了牵头最有威信的那个堂侄子三成的股份,所有事情都是交给他管,那人也干得很开心。

厂里也轻松一点了,新学期开学之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了,零件厂的技术科分了两个,总厂技术科分了十几个,大厂嘛。这些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脑子相当够用,还很珍惜工作机会,带这种徒弟特别好带。不太难的活也都徒弟干了,他这当师父的当然就轻松,总厂那边儿都不咋过去了。

这不是就有空收拾胜利路的房子了嘛。房子太旧了,除了大框架,差不多都得修整一遍,之前都给改成办公室了,还都得改回来。家具差不多都得现做,自家买的那些老家具,还有楚然空间里存的,都是中式的,可那房子本来就是倭式加欧式的中和的,再弄上中式的家具?那不成了大杂烩了。顺便的,因着楚然惦记那小区的房子,他还得打听着哪一栋有可能买卖的,要怎么操作能成。到是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那边。

楚然挺着大肚子,能干的活儿不多,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就想着家里老人年纪渐大了,特别是楚家奶奶,八十多了,再是她之前在家那两年给偷着用灵雨水改善身体,也是慢慢变老的。就买了一堆萝卜白菜黄瓜啥的,在家里做泡菜,放上灵雨水。自家日常吃着,对身体好,用坛子装上,给老家送回去,让老太太和楚爸楚妈常吃着,也好。

现在从三盛裕往来龙城方便多了。下半年,有专门跑线儿的客车了,三天一趟。两块钱一张车票,不便宜,但是确实方便很多。

楚大哥大嫂现在隔上两周就能来一趟,楚然这边儿又是搬家又是大肚子的,不放心来看看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大嫂不是张罗着买房子嘛,也是来看房子。每个月都有新开的小区,不到腊月土冻实了,都有开工的,有的选呢。

在听说铺子的租金之后,嫂子也惦记着买铺子,让楚然帮着问。楚然就知道,卢家这是也没少补贴她,楚家可没钱让她买铺子的。

如今这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政策越来越好,广播上隔三差五的就播南边儿那小渔村的事儿,不是港商就是外商的。资本家都招进来了,做小买卖的做没人管了。龙城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随处都能见到赶着马车进城卖瓜果蔬菜的农民。快秋收了,园子里的菜也都快罢园,收上来自家吃不完的,都能换钱了。再过上一个月,收秋菜的时候,来卖菜的肯定更多。

行势这么好,有多大的能耐都给你施展空间,城郊眼头儿活的农民,现在日子可不比上班的挣得少。渐渐就有了贫富差距了。

前面那些年藏着掖着不敢露富的人家,也都慢慢的显出来了。那些年家家都差不多,这两年再看看,最先富起来的,还是以前就有底的人家多。卢家年前修院子,盖了五间大瓦房,连三间仓房都是砖的,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好些老人儿都说呢,那酒厂要不捐出去,整个三盛裕都是人家的。

也不只是被拱上公社首富的卢家改善大,那么大的公社呢,又是经济活跃的古镇了,藏着富的人家多着呢。要不,才分地两年,全公社盖了砖房的就好几十户,钱哪来的?

所以,大嫂这样儿,别人也是酸一句卢家人心眼儿多,藏住钱了,再说不出别的。都没有肖家人背后多的多呢。肖家老太太分家产,哥五哥儿得了好些金银的事儿,传得满公社都知道,这不是黄金公司报警了嘛,就给传开了。好些人在背后骂地主老财呢。但是骂也没啥用,还是酸的。

楚然在家里不忙的时候,就陪着嫂子逛街看看房子看看行情啥的,走着当锻炼了。常出去走,对街面上一天一个样儿的变化,感受特别的清晰。

到了秋收的时个,街上的人明显少了,都回家收粮去了。

三哥家的摊子也暂时的收了,老家今年的地得回去收呢。两口子回去的,把孩子扔家给俩老人看着,老太太看不了,主要是吴老爹看着。二嫂都不去豆腐房了,在家里照看爹妈和几个孩子。肖家老两口也帮着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