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济世安民(大结局)

春游曲 复冰 2414 字 2022-10-29

自开启贞观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旅之人宿于荒野之中也不怕受到抢劫。

------

在李世民的善治之下,民力渐复,宇内升平,但突厥之患未解,突厥人每年都数十次侵犯大唐边境。

大臣们反复李世民进谏,建议大举征讨突厥,李世民都以时机未到予以拒绝。

直到贞观三年八月,代州都督张公谨向李世民进言,奏陈可以根除突厥之患的六条理由。

李世民召众臣商议后,认为张公谨所奏可行,于是定下了征讨突厥的计划。

------

贞观三年十一月,李世民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发兵征讨突厥。

又任命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合在一起兵力超过十多万人,全部接受李靖节度,分道出击突厥。

------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骁骑三千,自马邑进屯恶阳岭,夜袭定襄,大破突厥。

突厥颉利可汗没有意料到李靖率军突袭,率其部众逃到碛口。

李世勣出云中,与突厥战于白道,也取得大胜。

------

二月,颉利兵败之后,逃窜于铁山,部众尚有数万人。他派人靓见李世民,向李世民谢罪,请求举国归附大唐,颉利自己愿意入朝为官。

李世民派鸿胪卿唐俭,前去慰抚颉利,又诏李靖率兵迎接颉利。

颉利表面上说要归顺,实际上他心中另有打算,他想等到夏天来临,草青马肥之时,逃入漠北。

------

李靖领兵,在白道与李世勣汇合。

李靖与李世勣商量,「颉利虽大败,但其部下甚众,如若让他越过碛口以北,道路险阻,路途遥远,再想追击他就难了。如今主上派使者去见颉利,颉利肯定会放松防备。假如我们选精骑一万,带二十日的粮草前去袭击颉利,定可不战而将其生擒。」

------

李靖、李世勣将他们的谋划告诉张公谨,张公谨问,「主上的诏书已允许颉利投降,使者在他那儿,为何还要攻击颉利?」

李靖答道,「当年韩信破齐用的就是此计。只要能灭突厥何须顾及唐俭?」

于是三人商定,趁夜整军出发,李靖在前,李世勣在后,率军越过阴山。

------

李靖派苏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离颉利驻地七里远时,被突厥人发现。

当时颉利见李世民派使者前来,正自鸣得意,以为妙计得逞。发现唐军来袭,颉利乘千里马逃走。李靖率军到时,突厥军队当即溃败。

李靖率军斩首万馀级,俘突厥男女十馀万,获杂畜数十万,杀隋义成公主,俘获颉利的儿子叠罗施。唐俭安然无恙,得以脱身返回。

颉利率残部,想逃过碛口城向北,李世勣率军于碛口截击。

颉利到碛口城,无法通过,其部下大酋长皆率众投降,被李世勣俘获五万余人。

------

三月,突厥阿史那思摩来降,李世民封其为右武候大将军。

突厥思结俟斤率众四万来降。

突利小可汗来降,李世民封其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

颉利不能过碛口城,逃往小可汗苏尼失所部。

大同道行军总管王道宗引兵进逼小可汗苏尼失。

苏尼失畏惧,将颉利献出,率众投降。

------

至此,突厥各部全部归降。

突厥各部君长齐聚长安,朝靓大唐皇帝李世民,上书朝廷,奉李世民为为「天可汗」。

李世民问群臣,「我为大唐天子,可以称「天可汗」吗?」

群臣及突厥各部君长,皆山呼万岁。

从此之后,李世民赐给西北君长的玺书,皆自称「天可汗」。

------

四月,李世民在顺天楼,召见被俘的颉利,历数颉利之罪,格外开恩饶其不死。

颉利千恩万谢,痛哭流涕叩头谢恩。

太上皇李渊听闻将颉利擒获,叹道,「当年汉高祖被匈奴困于白登,不能报仇血恨;如今我儿世民,能灭突厥,是朕托付得人,朕还有何不放心呢?」

------

太上皇李渊心中高兴,召李世民与近贵之臣十余人,在凌烟阁置酒庆祝。

酒酣耳热,太上皇李渊兴起,自弹琵琶高声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