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济世安民(大结局)

春游曲 复冰 2414 字 2022-10-29

李世民初为太子,李渊授权其处置大小军务政务,有三件事急着要办。

一是李建成、李元吉故旧、属下仍人心惶惶,李世民要设法安定人心。

二是要稳定朝堂,奖励追随自己的功臣。

三是突厥之患未解,需派合适人选征讨突厥。

------

为安定人心,李世民善待李建成、李元吉旧属,所有人都不再追究。

将流放到巂州的王珪、韦挺、杜淹召回。

任命王珪、韦挺为谏议大夫。

任命为李建成出谋划策、极力排挤李世民的魏征,为太子詹事主簿。

对于领兵攻打玄武门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李世民倍加重用。任命冯立为正三品的广州都督;薛万彻为从三品的右领军将军;谢叔方为正五品的右翊卫郎将。

其他人员,仍按旧时官职予以任用,传令各地不得抓捕太子、齐王旧时部属。

自些之后,李建成、李元吉旧属,个个心中欢喜,人心趋于安定。

------

李渊以尉迟敬德定国有功,下诏将齐王府金帛器具全部赐予尉迟敬德。

另外,李渊还下诏奖进有功之臣,对重要官员进行任命。

裴寂不再任左仆射,保留司空之职。这样三公之中,太尉李世民已立为太子,司徒李元吉被杀,只乘司空裴寂一人。

原来宰相之位空缺,现将宰相之位补齐。任萧瑀为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陈叔达、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六位宰相全部补齐。

------

李渊下诏任命平乱有功之臣。

任命的正三品官员有: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

任命的从三品官员有:段志玄为左骁卫将军,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长孙无宪为右监门将军,丁记坎为左卫将军。

另外,任命杜淹为御史大夫,颜师古为中书侍郎,两人皆为正四品。

------

为解突厥之患,李渊下诏,遣右卫大将军柴绍,率军征讨突厥。

七月,柴绍于秦州大破突厥,斩杀突厥大将一人,斩杀士卒千余人。

------

八月初八,李渊下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

李世民坚辞不受,李渊心意已决,不同意李世民的请辞。

八月初九,李世民于东宫嘉德殿即皇帝位,尊李渊为太上皇。因李渊住在太极宫,李世民坚持不在太极殿问政,将问政之处设在东宫嘉德殿。

八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下诏,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长孙氏即为观音婢。

------

观音婢正位中宫之后,崇尚节俭,不求奢华,日常用度一如往常。

观音婢在宫中多年,深知宫中嫔妃、宫女的疾苦。为数众多的宫女,被关闭在幽深的宫苑之中,着实值得哀怜。

她向李世民建议,放部分宫女出宫。

李世民欣然同意,下诏外放宫人出宫,经过拣选之后,外放宫女三千人,让她们分别回到自己的亲属身边,听凭她们嫁人。

------

跟随观音婢多年的「河东六婢」和新竹、展画,多是已经二十出头。

这些年来,她们在宫中给予观音婢很大的帮助,在夺嫡之争中也是出了力的人,但又不便于进行封赏。

观音婢便和李世民商量为她们谋一个好的去处。

隋唐之时,世人看重门第,观音婢向李世民讨了个人情,赐覃兰、紫芙、青雁、侍琴、晴虹、秋缡、新竹、展画八人为「李」姓,以宗室女身份嫁与官宦之家子弟为嫡妻。

------

当年在承庆殿、弘义宫之时,观音婢精心服侍李渊,巧妙向李渊进言,为李世民赢取李渊的信任,从而化解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个别嫔妃进献的谗言;与嫔妃们拉近关系,弥合李世民与嫔妃们不交往产生的隔阂;在宫中营造关系网、消息网;所有这些对李世民取得大位,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

------

李世民登基之后,仍然对观音婢非常依赖,有许多朝堂上的事都征求观音婢的意见,观音婢专心处理宫中事务,对于政事尽量不参与自己的意见。

有一次,李世民要和观音婢商议对大臣的赏罚之事,观音婢推辞道,「牝鸡之晨,唯家之索」,母鸡打鸣,已失了自己的本分,阿婢一介女流,以后不再过问政事。」

李世民坚持让观音婢说一下自己的想法,观音婢却始终不说。

------

李世民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民众作乱,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庶民百姓生活无着,食不裹腹。」

于是,李世民登基以后,在全国推行节省费用,轻徭薄赋,选用廉吏,慎用重刑。大乱之后,扶助农桑,让百姓安居乐业;谨慎用兵,减轻兵役、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