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婢幸灾乐祸地笑道,「打天下的时候,世民阿兄将这些有本事的人,都收拢到你的帐下,如今才知道这些人不好管。世民阿兄看一下汉高祖刘邦,看他如何处置那些打天下,立下战功的功臣。」
------
李世民有些疑惑地看着观音婢,「阿婢让阿兄如汉高祖一样,听话的重用,不听话的杀了?」
观音婢眼中流露出一种富有深意的笑,「汉高祖是这样做的,就看世民阿兄有没有比他更好的办法。」
李世民摇头道,「如今我还没当上皇帝,也不能效仿汉高祖杀害功臣。假如我将来真正能够继承大统,也不会有负他们,要让他们一个个寿终正寝。」
观音婢神秘地道,「阿爷打压他们,或许是在帮你。」
李世民似有所悟,微微点头道,「也许。我如今也没完全弄明白,阿爷心中是怎么想的。」
------
不几天就到了五月底,李渊不但未处置李建成、李元吉,情势却对李世民和秦王府的人越来越不利。
就在这时,已故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郁射设,率数万骑兵,从塞北渡黄河南下,围困榆林以北的乌城。
军情紧急,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军北讨。
------
以前,遇到这样大的战事,都是由李世民领兵征讨。
这次,李建成却推荐李元吉,这明显是在挑战李世民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在试探李渊对李世民的信任程度。
让李元吉领兵出战,来应对数万突厥骑兵?听着都有些不靠谱。
------
自晋阳起兵以来,面对刘武周的大军,李元吉曾在晋阳弃城而逃。后来,虽然也参加过不少大小战事,但从来没有单独领兵应对过大的战事。
遇到大的战事,李元吉多是充当李世民的副手随军参战,在讨阀刘黑闼残余势力时,曾作为李建成的副手。
如今,李建成推荐李元吉应对数万突厥骑兵,如果李渊不是鬼迷了心窍,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但李渊的决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竟然真的同意由李元吉领兵挂帅,命李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救乌城。
------
这时候,王晊向李渊密报,李建成、李元吉商议要谋害李世民和李世民属下诸将。
李建成与李元吉谋划,准备奏请李渊,让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人,与李元吉一起出征,并抽调秦王李世民帐下精锐之士充实到李元吉军中。
李建成对李元吉说,「假如四弟得到老二的骁将精兵,拥有数万之众,为兄就奏请阿爷,与老二在昆明池为你饯行。到时候派骁勇之士将老二拉到帐中杀死,然后上奏阿爷,就说他暴死,阿爷没有不信的道理。」
「事了之后,为兄指使人向阿爷进言,将军政大权交付与你。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秦叔宝等老二手下的骁将,到了你的帐下,你就设计将他们全部坑杀,其余人等谁敢不服?」
「待为兄继承了大统,就封四弟为皇太弟。」
------
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秦叔宝都是李世民手下的不二之臣,都是为开创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骁将,李渊怎么会不知道?
这些人到了李元吉的手下,假如真被李元吉坑杀,李渊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
这些人即使不被李元吉当场害死,随李元吉一起出征,出现将帅不和怎么办?还未和突厥开战,将帅便开始内讧,岂不是自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