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李渊起事的文武官员们,对今后如何行事意见不一。
李渊问李世民有何打算,李世民答道,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西进关中。
李渊知道李世民素来就有主见,就饶有兴趣地问李世民,「二郎,说说你的理由。」
------
李世民坐直身子,面向李渊说道,「世民以为,快速西进关中,当有四利。」
李渊问,「是哪四利?」
李世民对道,「一利是,可占据永丰仓,既可断绝长安的粮食供给,又可不再愁兵马之食。」
「二利是,朝廷众臣在关中多有亲属与产业,占据关中可收朝廷众臣之心,为我所用。外任的官员,心系关中产业和亲属,必会传檄而降。」
「三利是,如今长安军力守备不足,无需血战即可破城。」
「四利是,关中各路豪杰刚起,尚无力与我军抗衡。」
「时机稍纵即逝,如不早日进军关中,随着世易时移,此四利恐将不再,我等只能望关兴叹,悔之晚矣。」
------
李渊认真听李世民讲述「四利」,边听边微微颔首,待李世民说完,微笑说道,「二郎所说四利着实诱人,只是前有宋老生、屈突通重兵阻路,我等如何能迅速进入关中?」
李世民与观音婢经过慎重考虑,如今已是成竹在胸,朗声对道,「宋老生、屈突通孤军深入,守城尚且勉强,根本不敢离城迎战,所以不足为惧。我等只要用好两策,大军到处定会所向披靡,守城军民望风而降。」
------
李渊接着问道,「用好哪两策?」
李世民道,「树德立威。」
「树德,抚老济贫,宽待士人,为仁义之师扬名,必致士庶百姓从者如流;」
「立威,攻灭顽敌,斩杀不降,为威武之师壮势,必致所经州郡望风而靡。」
「大军南下,于西河即可树德;宋老生如若不降,霍邑则是我等立威之时。」
「具体如何行事,世民已拟好方略。」
------
说着,李世民站起,走到李渊跟关,奉上草拟的西进关中方略,然后退回原处坐好。
李渊展开手折,仔细观看,边看边不住点头,看过之后赞道,「二郎考虑得很周全,深谙用兵之道。明日大殿议事,还望你能够说服主张固守山西的官员。」
李世民干脆答道,「世民定会晓以利害,以理服人。」
------
事情说完,李世民正要起身告退,李渊笑着问李世民,「这方略是否也有阿婢的功劳?为何你对她只字未提?」
李世民答道,「不是世民想隐瞒阿婢的功劳,是阿婢自己不让说。」
李渊好奇地注视着李世民,问道,「阿婢为何不让说?」
李世民微笑着道,「阿婢说,男子总是让女子出谋划策,传出去会让人笑话。」
李渊却不依道,「阿婢岂是平常女子?她的见解又有几个男子能比得过?以后遇到商议这种大事,你和阿婢一起来见我。」
李世民没有答话,只是微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