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问李世民,「二郎君可知李密此人?」
李世民道,「可是杨玄感叛乱的主谋,后来又逃到瓦岗寨造反的李密?」
刘文静点头答道,「正是此人,我和他乃是姻亲。将来恐因其受到连坐,到时还望二郎君能保住在下一条性命。」
李世民心中奇怪,两人并无深交,他怎能以性命相托?
他问刘文静,「刘县令为何不去求家父帮忙。」
刘文静为难道,「如今尚未事发,我如去求唐公,岂不是自找麻烦?」
「况且,如果在下受到牵连,唐公岂会公然为叛贼姻属坏了朝廷法度?」
「将来真正事发,二郎君如能从中周旋,能保在下不死,在下便可助二郎君成就一番大事。」
------
刘文静话中所说的「成就一番大事」,暗藏玄机。
他没点明「大事」是指何事,真正意思要靠对方理解。
李世民却已心知肚明,他推测,下一步刘文静必定会说出交换的条件。
刘文静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世民不会无缘无故救一个与自己不怎么相干的人。
------
李世民装作不明其话中之意,没有说救还是不救,他端起酪浆饮了一小口,静静看着刘文静。
刘文静不明白李世民心中想法,他开始进行试探。
「在下在晋阳任职多年,对太原郡各级官员都极为熟悉,和许多人都是生死至交,无论二郎君想办何事需要结交这些官员,在下都可从中引荐,供你驱使。」
------
刘文静已经说到李世民最关心的事情。
但李世民和刘文静初次长谈,还不到无话不说的程度,他需要刘文静进一步表露心迹。
李世民不冷不热地道,「小弟需要结识太原官员之时,定会劳烦刘县令从中引荐,若真如刘县令所言,因李密之事连坐,小弟也会尽全力替你周旋。」
------
古人云:交浅而言深者,愚也。与别人交情很浅,却想把掏心肝的话说出来,那是傻子干的事。
刘文静见李世民含而不露,被他沉稳的气度所征服,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唐突。自己与李世民原来交往并不深,今日自己贸然登门拜访,却想谈论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又怎能取信于李世民呢?
和李世民一比,刘文静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要逊色不少,缺乏他那种自信和沉稳。刘文静觉得想赢得李世民的信任,不能太过心急。日久见人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或可再以性命相托。
------
想好之后,刘文静向李世民拱了拱手,说道,
「在下今日请求,实在是有强人所难之嫌,如若来日能因二郎君而得以保全,刘某定当以死相报。」
李世民也拱手道,「李世民言出必诺,刚才说过会尽全力替刘县令周旋,定会不负所托。」
刘文静谢过李世民,便要起身告辞。
李世民怕今日的谈话不够热情,而使刘文静望而却步,生出疏离之心,他想再给刘文静一些暗示,同时让谈话的氛围更融洽一些。
他笑着对刘文静道,「刘县令先不要急着离去,我为你介绍两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