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对李世民说,他来讨捕使官署的目的,是要捉拿罪犯。
李世民心想,刘文静此话肯定是戏言,再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到讨捕使官署捉拿罪犯。
李世民微微含笑,当场揭穿刘文静,「刘县令定是说笑,哪有县令亲自捉拿罪犯的道理,不带官差,捉到以后,难道还要亲自押走不成?」
刘文静和李世民相视而笑,他对自己的话也不多作解释,接着问李世民,「二郎君前几日可曾去过石壁寺?」
------
李世民心中已经笃定,刘文静是为刘弘基之事而来,在来之前,肯定对刘弘基有一些了解。
李世民明白,别人已经知道的事再作隐瞒,只能是白费心机,不但会让人觉得待人不诚,还会给人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
既然大家已心知肚明,最好的策略是开诚布公,李世民就不再作任何隐瞒。
他不慌不忙,如实答道,「前几日确是和娘子一起去了一次石壁寺,路上还碰上了一位武功盖世的英雄,觉得两人意趣相投,就将他带回了讨捕使官署。」
------
刘文静见李世民年龄不大,却应对得体,沉稳应答,不禁佩服李世民超人的气度。
他面带微笑看着李世民,「有人举报,那人是个盗马贼。」
李世民此时已经料定,刘文静提刘弘基之事仅是一个引子,绝不是为了要抓刘弘基,估计是有其它目的。
他想知道刘文静的真正目的,就丝毫不做隐瞒,将刘文静没问的事,也一股脑说出来,省得问一句说一句那么麻烦。
------
李世民道,「那人名叫刘弘基,前几年因屠牛犯法,被官府抓去坐牢。」
「后来家人将其从牢中赎出,出来之后就在突厥来内地的商路上,以盗马为生。」
「去年还曾经为了两匹突厥宝马,和从舅窦琮恶斗了一场,最后将从舅打伤,从舅如今还对他还恨在心。」
最后李世民又问了一句,「那位举报之人,该不会是从舅吧?如果刘县令真的认为其有罪,就请将其抓去法办,世民绝不阻拦。」
------
刘文静听李世民一口气说完,见他气度沉稳,说话不紧不慢,将事情全盘托出,而且料到是窦琮将此事告诉了他。他不免叹服这位少年郎君沉稳睿智,豁达通透。
刘文静意识到,在李世民面前玩心机根本无用,他也是极为精明之人,干脆和李世民一样也来个开诚布公。
他叹道,「我哪里敢在讨捕使官署抓人?现在是自身难保,有事相求于二郎君。」
------
到了此时,李世民才真正明白,刘文静今日来的真正目的,是想主动结交自己。
刘文静只所以刚开始提到刘弘基,是为了将其作为一个拉近彼此关系的筹码,是想通过此事告诉李世民,他知道李世民的秘密,但却不去追究。
他在向李世民暗示,愿和李世民一起守着一个共同的秘密。
两个愿意共同守着一个重要秘密的人,自然就到了建立私交的程度。
------
李世民岂会不明白刘文静话中之意,他听刘文静说有事相求自己,就诚恳地问道,「刘县令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刘文静面色变得严肃起来,声音显得略微有些阴郁,「我现在并无难处,而是不久就可能有牢狱之灾,不得不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李世民关心地问,「到底是何事,刘县令能否相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