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千金博得红颜笑

廿年一梦 龙在天16 3603 字 2022-10-25

起兵之事非同小可,陈飞龙小心问那孙景文:“这篇讨贼檄文,何人所作?”

孙景文自恃才高,说道:“正是区区在下。”

陈飞龙又问:“何人发诏?”

孙景文犹豫片刻,忽而郑重道来:“在座都是当世英雄好汉,小生也不瞒着众位,众所周知,皇帝年少顽劣,刘瑾愚弄圣上趁机专权,可谓是天下愤怒,而今安化王为民请愿,欲举义旗,清君之侧,这一篇讨贼檄文,即刻便要昭告天下。”

朱寿醉了七八分,忽闻安化王谋反的消息,吓得醉意全无,混在人群,仔细探听。

安化王朱寘鐇讨贼是虚,谋反为实,四处笼络人心,大修善德,博得一代贤王之称。此番派遣孙景文游说,主要为了招络陈飞龙兄妹,若是成功,陈展鹏旧部必然追随,则如虎添翼。众好汉嫉恶如仇,打击贪官污吏,在所不辞,公然反叛朝廷乃诛九族大罪,切不敢背负千古骂名。

好汉皆无言,陈飞燕怒起,将孙景文一阵大骂:“刘瑾包藏祸心,人人得而诛之,而安化王心怀叵测,想以一己私欲挑起战事,此等作法与刘瑾何异?我兄妹虽与刘瑾不共戴天,此乃私仇,而非国恨,绝不敢与之同流合污……”又亮出手中剑:“你即为生员,饱读孔孟之道,不思仁义道德,不思忠君报国,却想着反叛篡逆,与猪狗无异,若兀自妖言惑众,顷刻取你首级……快些滚吧!”

孙景文惊恐万分,怕惹怒众人丢失性命,遂悻然逃去。

朱寿大喜,对陈飞燕称赞道:“战事一起,必祸及天下百姓,陈姑娘深明大义,令人钦佩,我朱寿替天下黎民百姓谢过姑娘。”说完,向陈飞燕躬身作揖。陈飞燕对朱寿的身份一直存疑,遂问:“本姑娘问你,你在京城是何官职?”朱寿嘻嘻而答:“在下并无官职。”

只见寒光一闪,碧月秋光剑破空出鞘,陈飞燕用剑指着朱寿道:“若是无官职,神机营张永因何对你恭敬?休要唬我,快快答来,若有半句谎言,本姑娘教你一分为二。”朱寿暗道,朕乃当今皇帝,确实无官职,只是此话不便讲明,反问飞燕:“何为一分为二?”陈飞燕答道:“便是本姑娘手中的碧月秋光剑砍去,将你一个身子劈成两块!”

朱寿吓得吐了吐舌头,只好胡乱自封官职,神气答道:“我乃大明正德皇帝麾下威武大将军朱寿是也!”

陈飞燕见朱寿面容稚嫩,看上去年纪比自己还小,不由噗嗤一笑:“堂堂威武大将军竟败在本姑娘手中,当真可笑可笑……”笑了片刻,又道:“本姑娘却从来没听过威武大将军的名号!看来,不给你吃点苦头,谅你也不肯说实话。”说完,长剑扬起,作势要刺。

朱寿自诩威武大将军,可不能轻易被吓破胆,凛然无惧,悠悠道来:“我朱寿纵横江湖十余载,败尽京城无敌手,第一次离开京城才知山外有山,今日败于姑娘,实乃生平首败。”顿了片刻,又道:“威武大将军的名号乃皇帝亲封,朱寿若有半句虚言,教我死于姑娘剑下,绝无怨言。”

见朱寿极力追捧自己,陈飞燕也不再追问其身份,盈盈笑道:“你年纪轻轻已经当上大将军,也是不错的,只可惜遇着本姑娘,栽了跟头。”

朱寿摇头叹息:“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

陈飞燕呸了一声:“本姑娘虽不是倾国倾城,勉强称得上美人了,而你朱寿却不是英雄,只能算是狗熊,哈哈哈……”

朱寿并不怒,嘻嘻地道:“本将军在天下人面前当然是英雄,只是遇着姑娘,才变成狗熊的。”

“哈哈哈……”陈飞燕又仰头一阵大笑,几乎将眼泪都笑出来了。

二人说说笑笑,脸对着脸不足一尺,亲密无间,朱寿初次离飞燕这么近,仔细打量,只觉手如柔荑,肤似凝脂,眼像水杏,齿若瓠犀,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声如黄莺悦耳,时急时慢,时重时轻;笑脸如花灿烂,若羞若怒,若痴若醉;又因离得近,只觉馥郁芳香,沁人心脾。回想宫里的嫔妃,虽然个个国色天香,却大多逢场作戏,笑起来时面皮僵硬,全然不似陈飞燕这般天真浪漫,此时越看越觉得心动。

厅中目光汇聚,陈飞燕自觉有辱女儿家的温柔形象,便收起大口,抿嘴微笑,娇羞无比,尽显淑女形态,又凑在朱寿面前,离了仅有三寸距离,问道:“只要你这个威武大将军肯答应,今后不得与在座众兄弟为难,本姑娘便放你下山,如何?”

朱寿以酒会友,心里早就赦免了众好汉之罪,遂点头答应了。忽想,自己下山后,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陈飞燕,心里百般不舍,此刻又见陈飞燕模样可爱,撩的自己气血上涌,仿佛置身云烟飘荡,如醉如痴,又似坠入梦境之中,如幻如影,心痒难耐之下,情不自禁便将嘴巴凑了上去,亲在陈飞燕的粉脸之上!

众人皆惊,陈飞燕愣了片刻才惊醒过来,怒地一巴掌将朱寿打了个响亮的耳刮子,眼泪簌簌而下,打完之后,仍不解气,又抽出剑来,疯也似得朝朱寿乱砍,誓要杀之以证清白。朱寿在人群中抱首鼠窜,口中不断喊着“饶命”。在场看客,有人不吝赞赏,称朱寿胆色过人;有人抱不平,骂朱寿小儿卑鄙、下流。陈飞燕长剑乱舞,始终伤不着朱寿,大怒之下,掷剑于地,哭得更加伤心了。赵鸾玉将飞燕护送回房,耐心陪护。朱寿与陈飞燕约定在先,下了山去,众好汉也未阻拦,继续大口喝酒。

朱寿回城后,立即起诏三道圣旨,第一道圣旨由张永送往陕西:任命杨一清为三边总督之职,集兵十万,抵抗安化王叛乱,并由张永监军。第二道圣旨送往京城:大同总兵陈展鹏死因存疑,案件发回大理寺重审,由杨廷和监审。第三道圣旨送至飞云庄,命陈飞龙接旨,高凤宣读,曰:“安化王叛乱,危及天下,封陈飞龙为讨贼先锋,跟随威武大将军朱寿前往宁夏平反,钦此……”

陈飞龙也是刚刚才知安化王有谋反之心,想不到皇帝远在京城,圣旨便已传到,正犹豫不定,高凤又道:“圣上总共下了三道圣旨,其中一道便是任命内阁大臣杨廷和,监审令尊陈老将军冤死一案。”杨廷和刚正不阿,定能将陈展鹏冤死一案查的水落石出,陈飞龙大喜,当即接旨,叩谢皇恩。

第二日,威武大将军朱寿亲率神机营将士及一干好汉,浩浩荡荡,急驰宁夏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