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搞大飞机的负责人某图都说了,造不如买!
直接拿来就能用,又何必自己搞研发呢?于是那些原来仅有的一点研发的人员,也逐步被轮换到了其他的岗位上。
什么设计,研发,有那钱,还不如大家多发点钱来的实在。
所以尽管已经进入了新千年,可是这时候,国内关于发动机的研发来讲,几乎可以说就是个零!
国营合资车企就不说了,人家根本不高研发。
民营车企则是搞不起研发,搞发动机研发设计,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大手笔的投入的,而目前的国内,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才。
所以奇瑞才会在和奥地利的公司联合搞发动机开发,说白了就是他们给人家钱,然后让人家去做实验,搞科研,最后得出成果却要共享……
而现在李逸帆头疼的问题,也莫过于此,即便梁启明他们以前就是搞发动机研发的,可是他们的功底,现在落后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设计什么的暂且先不说了,现在自己想要他们做的,就是先走好仿制的路子吧。
反正引进三菱的4g系列也算是经典,今后国内很多民营车企的发动机,几乎都是从4g系列演化而来的。
而梁启明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仿造。
“你们不光要盯着20和24两款排量,还有18,16的排量,甚至14的排量都要盯好了,今后咱们国内汽车发动机,要走的路,就是排量小型化,这一点绝对不会差。”
李逸帆对梁启明交代到,梁启明听了这话,却脸色有些不愉。
“李总,不会吧!我看现在的高端车,可都是30以上的排量,而且都是本着v6或者v8去的,人家德国人甚至连v10,v12都搞出来了,咱们为啥就只盯着四缸机?”
这年头人们对小汽车的观念就是马力越大越牛逼,缸数越多就越豪华,全然不懂得市场,对于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的趋势,完全没有多少判断。
要知道十几年过后,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进口国,每年从中东进口数亿吨的石油,国内还面临着雾霾等等问题,国家对于机动车保有量不得不进行限制,甚至还喊出汽车油耗,必须在xxx年,减小到69以内的口号,由此可见未来国内汽车发动机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