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辈子的时候,是直到2003年,他的晨华汽车被北省国资委收编之后,才从工信部获得了允许制造家用小轿车的准生证。
那帮大爷的节操,从给菲亚特批准生证只用了47天,而给国内民营资本匹准生证得用三四年,就可以看得出。
不过杨荣时期的晨华汽车一路走来,也并不是特别的顺利。
2000年他们生产出来的汽车,空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可是开起来却问题多多。
内饰,装配水平低,机械性能差,头三百台生产出来的汽车,给厂子内部的员工使用,得到的评价就是这完全是街边手工作坊的水准。
而杨荣却一直不曾放弃,通过他的鞭策,公司的技术人员,不断的对汽车进行改进。
2001年的改进型,推出之后,在内饰和装配水平上有了大大的提升,可是因为底盘调教水准差,造成汽车的路感模糊不清,方向舵偏轻,底盘松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他才一咬牙从保时捷请来工程师,花大价钱专门调教了晨华汽车的底盘。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雄心壮志,却因为一次不经意的站队问题,而化为了乌有,一年的收编内乱,让他的晨华汽车,直到2004年才被推出市场,然后又面临这技术倒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直到2006年,在上级领导的打理关注下,才又被重视,并且重新焕发了生机,甚至在国内的国产车市场上一度成为扛鼎之作。
但是几年之后,因为国有企业历来的经营管理弊病,还有国营企业喜欢窝里斗,喜欢权利碾轧的毛病,让这家企业,迅速的陨落下去。
等到十年之后,这家企业已经彻底的沦落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边角料,甚至比几家民营企业都大有不如。
只能彻底的沦落为宝马在国内的贴牌工厂。
这就是上辈子,晨华汽车的杯具,而现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不让这个悲剧再度发生。
毕竟在他看来,虽然省城汽车,经过前面大半年的内乱,虽然损耗不小,但是比起国内其他刚刚起步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基础还是要雄浑的多。
省城汽车的另外两个要被拍卖的部分,一部分是和省城航天机合资的发动机工厂,这部分也是杨荣负责谈判,和日本三菱引进的发动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