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页

一个省城汽车,那是庞然大物,可是如果分拆成五部分,那大家就都有机会!

省城汽车旗下,有三家上市的控股公司,一家是晨华汽车公司,一家是浦海申华控股公司,一家是金杯汽车公司。

这其中最主要的资产是金杯汽车公司,当年省城汽车就是靠这个公司起步,而且也正是靠着买金杯面包,成为仅次于北方一汽和南方上汽的全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就在去年金杯汽车的全国销量已经接近百万辆,不得不说这是杨荣一手打造的一个奇迹。

而第二家浦海的申华控股公司,则是一家零部件制造企业,公司总部设立在浦海,主要是在运营管理几家在浦海xxx镇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生产汽车车灯,和一些零配件。

至于第三家晨华汽车公司,则是最不被人看好的一家企业。

这家企业以前是杨荣一手打造,也是他非常看重的企业,很多和杨荣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他心中的重中之重,甚至杨荣还在很多人面前说起过,这家公司就是华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未来。

但是这话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有点口出狂言的感觉。

这杨荣也算是有本事,为了晨华汽车,他专门去德国谈判引进了一条年产能达到三十万辆的生产线。

还专门去意大利,请设计公司,给新车设计了外形,甚至早在两千年的时候,晨华汽车就已经设计并且制造出了整车。

可是让杨荣没想到的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晨华汽车,却被卡在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上,那就是准生证的问题。

在华国,汽车的市场开放准入制度,已经被民间资本吵嚷了很长时间了,甚至有两家比杨荣还要早的先行者,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比他更早进入到轿车的整车制造行业。

可惜这些民营资本无一例外,都被一个难题卡住,那就是工信部的准生证。

奇瑞汽车的选择是无奈的让出将近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白白的送给上汽,这才获得了准生许可。

而吉利汽车的老板上蹿下跳,可是最后被逼的只能生产出整车出口,却无法在国内销售,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年,吉利方面才获得工信部的准生证。

而杨荣的晨华汽车也是一样,从98年开始谋划的时候,就一直在工信部申请,可是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被推诿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