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页

苏亦凡抱着几本书走了一圈,终于发现有一张桌子只有一个人,对面的空椅子上也没放那种占位的东西,就客气地问那个正在翻漫画的男生:“你好,这里有人吗?”

翻柯南漫画的男生带着瓶底状的眼镜,眼神略迷离,一看就是书看多了的产物。听到苏亦凡的问话,这个男生抬头看一眼苏亦凡,表情很冷漠地说:“有人。”

苏亦凡用脚趾头也看得出这个位置其实没人,但他懒得跟这种人争论,笑一笑抱着书转身就走。

又向前走了几步,苏亦凡听到有个很轻松的声音对自己说:“这里没人,坐吧。”

苏亦凡停住,看坐在桌子后面的人,是个相貌很英俊的青年,穿着很得体的休闲装,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脸型是当今审美比较流行的尖下巴,整个人透着一股学生所没有的成熟社会感。

见过了那么多人,苏亦凡也学会了分辨一个人的基本属性,几乎是看一眼就知道这个人应该是不属于这个图书馆,甚至不属于滨海。这样的人应该坐在那种环形会议室里跟人讨论关于大笔财富流动的问题,而不是在这里翻一本关于量子物理学的书。

对方的表情看不出什么,苏亦凡也没别的地方可以选,就在他对面坐下了。

对面的青年怎么也得有二十多岁,表情轻松,就好像这并不大的图书馆并非他真正的舞台一样,带着一点旁观者的冷静,也有一丝丝优越感。

“谢谢。”苏亦凡道了谢,把自己手中的书放下,掏出手机放在书旁边等电话。

青年看一眼苏亦凡放在桌子上的书,笑着问道:“怎么,对新媒体的话题有兴趣?”

苏亦凡听得出青年不是本地人,他的口音里带着一股中正的普通话味道,要么是来自京城地界,要么就是从小受到非常好的中文教育。

“随便看看。”苏亦凡回答得很随意,也并不失礼,“知道多点总没坏处。”

青年笑一笑,笑容很有感染力:“真难得,大多数人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

苏亦凡没说什么,随手翻开那本新闻周刊编辑写的书,浏览目录。

青年没有因为苏亦凡沉默而停止说话,在图书馆里大家声音都不大,他也尽量在控制着自己的音量:“其实如果说新媒体,我觉得推特的形式反倒更灵活。”

苏亦凡抬起眼皮:“facebook也挺好,但不适合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