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页

因为她的身份,在这段惊心动魄的日子里,常静可以见到小姨夫。她心痛于小姨夫的漠然,那是一种心伤至极的迟钝。对前来安慰探视的朋友基本不见,甚至将位高权重的秦省长晾在客厅半下午。只有最亲近的几个人可以直接上楼见他,他事业上的伙伴,像大姐一样的隆月,目前主持联投日常事务的傅春生总裁和于子苏副总裁,他的父母、弟弟、弟媳,以及小姨家族的人……

常静一直钦慕的歌唱家甄祖心自事发便从首都赶来,一直呆在安堡,就住在隆月家里。隆月曾希望和小姨夫保持了近二十年友谊的甄祖心能解劝他,从那个死弯里转出来。但失败了。现在甄祖心已经走了,临走与荣飞的家人一同吃饭,但荣飞没有出席。甄祖心哀伤地说,他的心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让他复活。

常静知道,荣飞已经无心打理他的商业帝国了。

此事惊动了国务院。就在省委报告了他有意移居国外后,赵副总理受托专程赴北阳与小姨夫面谈,具体结果尚不清楚。

对于荣飞的决定,联投高层的意见也并不一致。据继母说,隆月就同意荣飞出国定居,并建议选择永久中立国瑞士,说那里的环境人文有益于他的健康。但更多的人不同意他的决定。联投各大上市公司的股票在“1025”事件后均出现大幅度下滑,如果荣飞辞掉董事会主席,联投的股票还会大幅度跳水的。

继母没有对她隐瞒。继母也说,荣飞之所以将如此庞大的财富转至其名下,不过是为小姨寻找一个代言人而已。小姨既死,照顾小姨家族的担子便转到了继母身上了。

常静很早就崇拜小姨夫。这个很排外的女孩很晚才在心里接受父亲的再婚。对于继母的亲戚们,她最早称呼的就是小姨夫。在她眼里,小姨夫是最完美的男人。其次是小姨,在称呼邢芳小姨的时候,她仍坚守着心里地底线,绝不叫邢菊妈妈。这段时间里,常静总是回想着邢芳,回想着她永远不变的微笑。她记不起邢芳生气,似乎这个微笑和蔼的女人从来就不生气,似乎没有值得她生气的事情。她就像一颗卑微的,不引人注目的小草,自顾自生长着。她除了管理教育基金会,绝不参与联投的任何业务,对丈夫的生意绝对置身事外。或许联投的高层对董事长的妻子根本不在意。但她又是伟大的,强悍的,因为有个全心爱着她的丈夫,这或许是女人最大的成功。有人说,男人的成功在于征服世界,女人的成功在于征服男人。小姨死了,她的死震动了北阳,震动了全省,甚至震动了全国。小姨的追思会规格之高是常静完全想象不到的,一个平凡的,毫无机心的女人获得了无数高官巨贾的尊重,他们衣着庄重、神情肃穆地向她的遗体鞠躬。当时常静想到一句老话,叫做老爷死了无人问,太太死了压断街。这些人有多少是看在姨夫面子上来演戏的呢?随即又想,其实小姨根本不需要他们的演戏,她心里只有她的丈夫、孩子和亲人。从这个角度讲,小姨替丈夫而死竟是她最希望的结果了。常静在追思会上意识到,小姨夫是成功的男人,小姨更是成功的女人。这个平凡低调的女人决定和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啊。

逝者已往。活着的却要忍受无穷的煎熬。生活就是这样,在任何时候,活着都比死去更需要勇气。对于小姨夫,妻子的惨死,摧毁了他生活的信心,“1025”事件使他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要素缺失了一大块。移居国外不过是他逃避痛苦的无奈选择吧。

“1025”事件让常静明白,人活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除掉空气,阳光和食物,就是自己心中最珍惜的感情。除掉这些,其余如豪车别墅名位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最令常静疑惑的是,在小姨出事后,小姨夫几次说,没关系,这不过是一个梦而已,梦总会醒来的!

这是什么意思?

第五十三节

又是江南草长莺飞的季节,田玉随父母来到苏州相亲。

女儿的婚事以前是田家父母深埋心底的顾虑,随着田玉的年龄逼近三十,这种顾虑变为了梦靥。田父一位生意上的伙伴偶尔谈起自己儿子的婚事,他的曾留学澳洲的独子被他强行召回了国,希望让儿子接家族企业的班,但性情闲散,不愿做事。同病相怜的两人猛然意识到两人的子女或许就是良配,无论从家世、年龄、学历还是外表都显得那么般配。至于性格,现在是物质至上的时代,合得来或合不来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田玉不忍让父母伤心。她已经感受到父母对她婚姻的关心,那是父母与生俱来的一种责任,总要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开枝散叶,为人父母者方能卸下身上的重担。

既然父亲希望她见见那个人,那就见吧。现在毕竟不是一百年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的婚姻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成不成不是自己一句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