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页

记下日记(回去还要加工的,为了省电就搞成节略版了)我摸出我的“传奇”开始鼓捣起来,用这部号称真正的智能手机来记事还是很好用的,输入法非常任性话,比我习惯用的微软拼音要好用。

刚才已经跟向导说过了,晚饭各弄各的,走了一天的志敏早已饿了,她在等我为她弄饭。所以收了我的“传奇”,开始琢磨晚上搞什么饭吃。

应该说给养还是很充足的,我甚至感到有些奢侈了。

向导是老黑介绍的。基于对老黑的信任,一切的准备工作全部交给了向导。一共带了八匹健壮的骆驼,我觉得过于豪华了,但志敏觉得不多,只有这样,才能带上充足的补给。毕竟是沙漠,不是内地那种小镇的风情游,天晓得会发生什么事!

水是充足的,特制的圆形水桶——像放大的商店卖的某种蒙古酒的酒瓶里都是储存的清水,现在帐篷里就放着两桶。出于习惯,我们还是带了一箱矿泉水,由于今天天气的关系,矿泉水几乎没有消耗。

“喂,别捣鼓你的手机了,是不是弄点饭吃啊?”果然,志敏在帐篷里叫唤起来。

“马上。”

“嘿,你就别写游记了。我都快饿死了。”

“你就不能自己动手吗?先烧水吧,不过是煮点面条而已。吃面条,没意见吧?”

“行,我来帮你。”志敏从帐篷里钻出来。

和上电脑,又觉得好多东西没有记下来。一天的大漠风光给我更多的惊奇,沙漠里被狂风吹成弯曲的贴地生长梭梭树,那些不知哪天就会消失的海子——人类身处其中才感到与大自然相比是何等的渺小。三毛曾是那样的热爱沙漠,原来沙漠真的很值得一游啊。

“你说,沙漠会长吗?这一片沙海,几千年或者更久,它就是这副样子吗?”我问走近的志敏。

志敏手里拎着固体酒精炉。“想做考古学家吗?告诉你,是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挡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西北才逐年干旱而形成大片的沙漠的。不记得我在哪本书上看过,秦代在甘肃修建的长城还有防潮设施呢,说明二千年前西北的降雨量不少……”

“你喜欢的北京已经被沙漠逼近了。过上二十年,你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沙漠了。”我再次光了脚,只有有机会,我总想解脱鞋袜对我的束缚。

不远处是两个向导的帐篷,帐篷门前两个汉子都已经吃上饭了。那个姓彭的汉民朝我们挥挥手,但那个叫巴图的蒙人却正埋头吃着什么。

“不嫌冷吗?”志敏问我。有点,虽然知道一些沙漠的常识,但温差之大超过了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