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页

“还是现在的政策好。”老太太坐在车里看着古庙,“这儿办过私塾,你爷爷就在庙里年过二年书。我嫁到这儿,庙里还有香火。后来成为农业社的仓库。要修好它怕是要花不少钱吧。”

“钱不是问题,奶奶。”

“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大家都说是你带来的,地也被占的差不多了。你说,农民没了地,还是农民吗?”

“那当然不是了。你看刚才咱们过来时,那么多的厂子,村里人很多在里面上班,成了工人。比种地挣钱多。”

“我知道比种地强。天下七十二行,就数种地最辛苦。但是,没有庄稼人,吃什么喝什么呀。总是觉着不踏实。”

“奶奶,你想的问题是中央领导考虑的问题。眼下,像傅家堡这样的村子还是极少数。市里的领导,省里的领导,都赞扬咱村的变化呢。今天既然出来了,我就带你到村里转转吧。”

“嗯,转转吧。”

荣飞带老人在静谧无人的村子里溜了一圈,路都是近年修的水泥路,房子也都是新盖的,只有村子的中心,依稀保留着昔日的风貌,最令老人感慨的是村里静悄悄的,连鸡叫狗吠声都听不到。

“咋回事呢?村里见不到几个人。”

“大人们都上班,孩子们没放假。老人们在这么冷的天气,谁出来遛弯呢。”

“还是原来热闹些好。既然回来了,就回老院看看吧。”

荣家老院现在住着本家一个亲戚,荣飞应当叫三伯的,是荣飞没出五服的堂伯。房子长期空着,总不如住人好。三伯盖房子,便借了荣家老院暂住。见荣飞搀着奶奶进来,在家猫冬的三伯急忙将婶子接进正屋,“婶,您怎么大冬天回来了?”看着荣飞,堂伯当然知道荣飞的身份,嚅嗫着不知该称呼什么。

“奶奶在我那儿住着,正好今天休息,陪她出来转转,转着就转回老院了。”荣飞扶着奶奶坐下。家里的摆设一如以往,老人倒也看着亲切。“三伯你没有出去做事吗?”荣飞问道。

“本来在秋生的物业公司,秋天生了场病,一直歇着。”三伯的妻子替他回答。

“哦,什么病啊?要不要紧?”王老太问道。

“糖尿病,浑身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