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页

“怎么了?妈?”

“我还是想让你住甜井巷。一家人住一起好。”

“行,”荣飞笑笑,“别墅嘛,有时过来住几天,体验个清净。对了。我想接奶奶来住几天。”荣飞说,“要不咱们今年春节来这边过年吧。”

“嗯,怕是太静了些。串个门也不方便。”魏瑞兰答应一声,忽然意识到别墅的温度很高,呆在里面竟有些热,“这儿暖气很好啊。”

“接了麒麟那边的供暖管道。”北阳风俗,长辈要在晚辈的新房落成先住几天,替晚辈挡灾的意思吧。“如果我爸离得开,你们一起过来也好。这儿就是太静了,怕你们不习惯。夏天的时候会好些,到河岸遛弯挺不错。”比起热闹的古井巷,安堡靠近河岸曾经的荒滩地建起的这片高档住宅区安静的有些怕人。

“这儿买点什么也不方便。不好。”喜欢热闹的魏瑞兰总结道,“至于房子,你喜欢就行。年轻人花哨点也正常。我回去问问你爸,你急着要入住吗?”

“也无所谓。以后加班晚了就可以住在这儿了。写点东西安静。小五上班,这儿太远了。”

“有句话我早想说了,小五你就不要上班了嘛。照顾好小飞的生活是要紧。他总是那么忙。他还在意你那几个工资?”魏瑞兰对媳妇说。

“不要。这个我不同意。不是几个工资的问题,”荣飞赶紧说,“千万不要做专职太太,那样对她太残酷了。”

邢芳内心很感激丈夫对她的支持。她喜爱教师的职业,一批批的学生从她班上毕业,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述。当职业变成了爱好,不再需要看领导的眼色,不需要争取涨工资的指标,对先进和奖励更是无所谓。有几人能达到这种境界?有几个人工作不是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

邢芳在三中过的很是滋润。既有校长对她的尊重和保护,更多的是背后站着个身家巨万的老公。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借钱给刚成家的老师。几百元几千元对她就跟别人手里的几块钱一样。加上她为人随和低调,从不摆谱,在学生老师中口碑极好。

总之一句话,她喜欢目前的工作。让她辞掉工作回家专门照顾丈夫心里真的不愿意。

“真不知道你们年轻人的心思……”

老太太听说长孙的房子弄好了,迫不急待要来看看,春节前跟着荣飞来住了一周左右。魏瑞兰和邢芳也陪着过来住了一周。

主卧室留给了奶奶,晚上荣飞便陪着奶奶睡。祖孙俩每晚都聊天,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话题总是围着荣飞的童年。过去了二十多年的往事依然清晰地记在老人脑海里,反而对于今年发生的事,年逾八旬的奶奶却很多已经模糊了。荣飞感到人的大脑犹如一盘磁带,用多了就效果不好了,所以才出现近事不记记远事的现象。

休息日,荣飞开了车带奶奶在傅家堡转悠。村子的面貌大变,已经改得认不出来了。只有那个标志性的建筑——村东头的文昌庙依然耸立在原处。荣飞对老人说,政府本来要拆掉古庙的,是自己挡住了他们。这样也就挡住了老院的拆迁了。拆掉浸润了自己童年情感的老院子荣飞是舍不得的。

“今年天气暖和了,我会找人将文昌庙返修一新。南郊的庙宇不少,值得保护的却不多,咱村的文昌庙是一定要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