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玄了吧?”
“抛开所处的环境写文章而成功的,万中无一。不解读作者当时的境遇,你就读不懂文章。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有文史不分家之说。现在的教学方法不行。将来甜甜和鹏鹏,我就不让他们死读书,考不考得上大学都无所谓,现在的文史类大学生,差得远。倒是刚才说的识字,古人归于‘小学’的范畴,甜甜这个年龄应当下点功夫。”
邢芳承认荣飞知识面宽,学问杂,“你说的有道理。哪有时间通读历史啊。一本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都看不完。而且,我们可以不让孩子上大学,一般人家能行吗?教学大纲放在那里,我敢离开大纲乱讲吗?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荣飞承认邢芳的后半句话是事实。但像范文澜的《通史简遍》一类的奉旨之作,不读也罢。
“读书有窍门的。我常想,如果我重新活过,我可以做学问的。不过在国内研究人文科学不行,受制约太大了。就像你说的范文澜,还有郭沫若,都有曲学阿世之嫌。他们的书,很难流传下去。过去有一本《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写的,好几十万字,通篇扬李抑杜,最为无聊。李杜都为唐诗的顶峰,不过风格不同罢了。因为上面喜欢李白,就拼命歌颂李白。上面不喜杜甫,就拼命贬低杜甫。还有吴晗作的《朱元璋传》亦是如此。真是文化的悲哀。将来我们的孩子,最好不要读文科。”
“你说的这些书,我都没看过……”邢芳有些沮丧。结婚后家里添置了不少书,书架已经摆不下了。荣飞最大的爱好就是购书了,而他买的书都比较冷僻,很多是托于子苏从香港带回的繁体版。安堡建成的麒麟公寓楼,公司高层每人都有一套大户型的,但荣飞没要,让给别人了。也没跟她商量。邢芳想搬家的动机就是给他准备一个大书房,将一堵墙都摆满书柜。
他的爱好实在太少了些。
鹏鹏一直跟着魏瑞兰住在甜井巷,放假后甜甜也准备过去住了,荣飞和邢芳的对话一直在听,女孩很喜欢读书,她的屋子置了个小书柜,书都快摆满了。都是儿童类读物,书都是她自己买的,将给她的压岁钱和零花都买书了。
“爸爸,我长大就想当历史学家。”
“唔?那好呀。不过你得自己学会思考,一些书里讲述的事不是胡说就是断章取义。断章取义的意思知道吗?一件历史事件,不同的人描述的有不同的结果,甚至完全相反。只有多读书才能探知其真相。嗯,另外就是看书要注意姿势,晚上也不能看的很晚,知道吗?”荣飞摸摸靠在沙发边上甜甜的小脑袋,孩子这次的期末考试成绩很好,进步很大,考了年级第四,班级第二。甜甜十岁了,一年来个子长的不少,脸颊也丰润起来。
“学着写日记吧,将你看了的书的感想写出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等你长大了,再看你现在的日记,会很有意思的。”
“嗯,不会写的字我问你行吗?”
“问你妈妈呀,她是语文老师,认字肯定比我强。”
甜甜遵循了一般规律,比较腻荣飞,荣飞在家的时候,学习上的事都是找荣飞的。“我觉着,”她看了一眼埋头备课的邢芳,“爸爸懂的比妈妈多。”
“哈哈。”邢芳和荣飞都笑起来。
开着空调,荣飞翻了几页最近慢慢阅读的《日瓦戈医生》,这本书是从香港带回来的,因为在诺贝尔奖上出现的一系列令人唏嘘的故事,荣飞对这本当时在苏联引起很大风波的小说感起了兴趣,每晚睡觉前都看上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