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页

“是的。如果高层结束目前关于姓社姓资之类的争论,全力推动经济发展,致力于改革发展的官员将获得重用。程伯伯,机会难得,时不再来啊。”

“明华服装可以合资吗?”程恪顿了顿,“今年以来,北新、临同等市在国企改制上动作很大。省里一直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赞成的舆论。要我看省委还在看。市里的情况呢?胡书记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我是赞成的,简单的一个‘卖’字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北阳基本没走北新的路。要我看,国企亏损的原因有很多,跟不上市场,机制不活是一方面。历史负担重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很多私企在职工福利,甚至是根本性的福利上是有欠缺的,比如不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所以,我主张合资,引入外来的资金和技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而是简单的出售。”

程恪喝口茶,“我注意到明华服装一直在稳健地发展,市场也主要锁定在国内,他们的研发力量很强,装备也不错。北阳分公司我是看过的,确实先进。纺织厂的棉纱,布匹都是明华的上游原材料,如果形成一种合适的合作关系,不就是你说的双赢吗?”

荣飞听出程恪不想让明华控股,又想要明华的市场和资金,这也是程恪让他尊重的地方之一。想了想,“合作合资都是可以的。但明华也不能太吃亏。我能看看纺织厂上年度的财务决算报表吗?”

“可以。你有什么具体的打算?”程恪见荣飞没有拒绝,顿时一阵轻松。

“实话说,我对纺织厂没有特别强的信心,除非你彻底将它交给明华。而且,明华是上市公司,兼并纺织厂在程序上比较麻烦。必须顾及股东的利益。大致有这么几点,首先对纺织厂的资产进行评估,而且是第三方评估,将隐性亏损全部剔除。市里要给必要的政策,比如债务方面的。纺织厂的资产要我看,最值钱的一是地皮,二是品牌,其余就真没什么了。毕竟是七八十年的老牌子了,在国内还是由一些知名度。明华注资纺织厂,在南郊新建纺织厂,注入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设备的升级,产品可以保留纺织厂的牌子,明华要取得那块土地的开发权,至少和市里共同开发,利益均分,以此作为利益的补偿。”

“职工呢?”

“我想大部分职工都会安置于新厂。联投在北新会总结一些经验,总之要照顾职工的利益,有政策的按政策来,没政策的和职工商量后办,不会让市里为难,也不会留后遗症。”

“这样好。你说的共同开发怎么搞?”

“纺织厂摆在东城,太可惜了。那块地用于住宅开发绝对是一等一的好地段,北阳的居民住宅欠账很多,陶氏做过调查,大概人均不足七平米。不一定准确,或许市里有更准确的数字?但住房紧张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巨大的市场。福利分房已经走入死胡同,何不另辟蹊径?”

“什么蹊径?”

“商品房啊?谁说房子不能做商品的?”

还是打的房地产的主意啊,“说的轻巧。老百姓哪有钱买房子?你们在西湾,在农机厂都搞过,但不能作为普遍的经验推广。”

“这就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了。比如可以首付一定比例的房款,搞抵押贷款,政府给房产证,买房者将房产证抵押给银行,银行发放住房贷款,居民在十年二十年内付清尾款,不行吗?”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

“那只是个方法问题,不必要带上资本主义的帽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