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就是玩玩嘛,也没记输赢。”

“当然没你赌马痛快。现在还赌吗?”

“有空也玩玩。”他接过荣飞给他煮的咖啡,“关于我那边,你有什么指示?”

“明华不是发展的很好嘛?前三季度的报表我都看了,有什么问题吗?”

李粤明将公司高层的争论说了。荣飞一面呷着咖啡,一面沉思。

“你更倾向哪种意见?”

“我倾向老裘的意见。明华也是联投系的企业,大家都这么认为,比较下来,我感到压力很大。”

“这倒不必。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比只能和同行业比。”荣飞斟酌着词语,“我有个想法,可以帮我参谋下。美国有个搞得很好的多元化公司,经营的范围很广,从灯泡到原子能反应堆,应有尽有。他的ceo,就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混合体,他们叫首席执行官,有个评判公司内业务存留的标准,那就是最低是世界第二。第二的目标是限期夺取冠军宝座,如果是第三或者以下,就没必要存在了。怎么处理?就是卖掉。那个ceo先生因此获得一个外号,叫‘中子弹’,据说这种杀伤力惊人的武器只杀伤生命,不破坏建筑物。因为公司很多部门人去楼空了。”

“你的意思?”

“联投当然不能和ge比。但也有共同之处,就是多元化经营,按说这种方式是遭到主流经济学家批评的一种方式,似乎应当学国内的某微波炉企业,专心做大一种类型的产品。你看,联投现在有饲料、建材、酒店,服装,还要搞汽车呢。”

“我不明白你说什么。”

“明华服装是我们创建的企业,就像我的长子,出售给别人是舍不得的,如何发展明华,不妨学学人家的思路。先不放在全世界比,能不能达到国内第一或者第二?或者说明华在国内是不是行业领跑者?”

“这个我们真的考虑过。说不清冠军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绝对的规模和利润肯定是要考虑的,但企业的研发能力,员工薪酬,人均劳生率,承担的社会责任,都应列入计算的范畴。就像评价一个人的一生一样,成功与否不能只看挣了多少钱,当了多大的官。”

“这个标准比较难。”

“所以一流的企业在制定标准。”荣飞为李粤明续上咖啡,“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本行业高档产品的比例。比如说汽车行业,说起高档车,就是那么几家。他们的产量放在全世界绝对不是第一,但人们认为他们是最好的。因此,黄总他们的意见有合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