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记得我还在加拿大读大学的时候,有一部电影曾经深深的震撼过我的心灵,因为那部电影,我记住了那个刚刚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华人编剧的名字!”林智玲微微一笑,“你应该不会忘记和斯皮尔伯格先生一起合作的《辛德勒的名单》,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这部电影并没有被人们忘记,相反却被奉为经典,我想很多人都是从这部电影开始,重新认识二战那段阴暗的历史。”

“我想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萧逸臣脸上的愁云尽去,眼神里也重新焕发出自信的光芒。他无法阻止别人篡改历史,但是他可以把这段历史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在阳光下,只要他做到足够的客观公正,孰是孰非、孰对孰错,观众自然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

因为提到《辛德勒的名单》,萧逸臣首先想到就是《拉贝日记》。作为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拉贝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这些文字对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政治是非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1996年,《拉贝日记》在美籍华人张纯如女士及邵子平博士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12月13日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外孙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日记中记述了城区内的600多例个案,很多可与其他资料互为佐证。

其实中国国内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并不在少数,《拉贝日记》无论是在历史深度还是耻辱反思上,都没有达到国内一些作品的高度。而《拉贝日记》最大的优势在于真实可信,而且又是一个非中国人经历那段屠杀历史的真实记录,这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国内相关作品存在的因为意识形态和情感因素造成的偏误。考虑到影片要在全球引起足够的影响,就要经得住争议,一个非中国人的视角,至少影片在立场上能够保证最大的程度的客观公正,这样也更容易取得大家的认同。

第三百五十三章 拉贝日记(下)

“xylon,最近你可是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了,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了吗?”斯皮尔伯格没有想到萧逸臣会突然登门拜访,而且是直接找到了他的办公室。到最近一段时间这家伙神神秘秘的,媒体上也很少出现有关他的报道,现在他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斯皮尔伯格觉得肯定有事要发生。

“前一段时间去了欧洲,主要是足球俱乐部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呆在亚洲!”萧逸臣很不客气的拉开斯皮尔伯格办公桌前的椅子坐了下来。新来的秘书端着两倍咖啡走进来,却发现斯皮尔伯格还没有落座,那位陌生的客人就已经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斯皮尔伯格有些无奈的冲他笑了笑,然后接过他手中的咖啡,“这里交给我吧!”

那位秘书满脸疑惑的合上了办公室的大门,斯皮尔伯格端着自己的咖啡轻轻的抿了一口,随手把另外一杯递给了萧逸臣,“我还以为你又在鼓捣什么新剧本,原来是去偷偷的度蜜月了!”萧逸臣去亚洲,斯皮尔伯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那位优雅漂亮的女朋友。

“事实上我确实正在准备着一个新的剧本!”萧逸臣脸上出现了少有的凝重的表情,这个细微的变化引起了斯皮尔伯格的注意,在他印象里,萧逸臣总是一副大局在握、自信从容的姿态,很少在他脸上见到这种认真严肃的表情。

“可你样子看上去可一点都不快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刚刚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斯皮尔伯格啧啧的咂咂嘴,萧逸臣脸上这幅苦大仇深的表情,很难和创作出一个剧本后的喜悦心情联系在一起。

“我确实经历了一场灾难!”萧逸臣意味深长的看了对方一眼,“一场精神上的煎熬!”

“xylon,我不知道你究竟经历了什么,但我可以确定一件事情,你现在的状态很糟糕,我简直不相信坐在我眼前的是那个充满活力自信的年轻人!”斯皮尔伯格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皱着眉头,“我认识不少很有名气的心理医生,我觉得你现在的这种状态,很有必要向专业人士寻求一些帮助!”

“可能是创作的时候太投入了,所以现在还沉浸在那种情绪中,很抱歉打扰了你愉快的上午!”萧逸臣歉然一笑,“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你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时候会有那样的表现,如果要说心情的话,大概我现在和你那时候的心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