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东西都不是幻觉,那肯定是对方使用了尚未被认知的某些技术手段,当然,在报告中同样提到,这种可能性的渺小,已经相关可能涉及的科技在国际上的最新进展。
报告的结论谨慎而又保守:赵真雪的描述逻辑无漏洞,但主观成分过多,客观参考太少,所描述的现象与现有科技水平有很大差距,一些甚至存在不可解释的矛盾,可信程度较低。
翻过这段评语,首长的眼光跳跃到新的一栏,那里同样用黑色的小标题写着:“10月3日上午,汪铭与一号目标对话报告。”
在首长阅读的过程中,汪铭的脸色一直没什么变化,他不是对自己的报告有信心,而是他知道,这是自己唯一能做的一些事情,他可以做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的报告内容跟赵真雪一样离奇,所作出的假设和猜想甚至比赵真雪还要大胆和荒诞,相信这些东西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想象力,但是在在座的各位身上,他看不到这两者。这是一个注重证据的时代,但是偏偏他手上确实没有说的过去的证据,他工作的资历并不算久,能当上科长,除了之前他对几起重大案件的破获,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这一点以外,估计更多还是上级看在干部需要年轻化、高学历化、多样化这一点指示精神上,才决定给他这个厅里罕见的“犯罪信息学”研究生这样一个机会。
对许多人来说,这样的机会非常值得珍惜,可能在一生中都不会遇到一次,眼看着这样的机会就要走到尽头,汪铭觉得,他没有后悔。
第136章 汪铭的报告(下)
会议室里经过一段长长的沉默,与会人员口观鼻,鼻观心,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安静在会议室里传染,偶尔有首长翻阅资料的声音响起,却让大家的动作更僵硬了。
汪铭的报告并不长,首长看完它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但是有些奇怪的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抬起头看了汪铭不下十几眼,用一种陌生奇怪的眼神在他身上来回观察,这眼神并没有让汪铭感觉不自在,在这方面,他的专业和心理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没有被这目光影响,只是一直做着自己的工作——他的目光不断的在会议室里搜寻,期望能看到那种东西,但是同时,也有些害怕。
对于自己的这种心理,汪铭非常明白和清楚,没什么好避讳的。人类总是对陌生位置的东西充满好奇和恐惧,这两种心理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前者促使生物探索未知,后者促使生物远离危险,人类比其他动物幸运的一点,也就是基因在探索那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
汪铭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完全基于自己了解到的事实,虽然只跟伊凡见了一面,但是他心里已经基本确认,伊凡就是赵真雪口中所说的人。
从伊凡那里回来之后,汪铭也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判断,虽然专业和理智让他认定那个男人就是赵真雪口中所说的“超能力”者,但感情上,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他难以接受那个跟自己一起聊天,兴趣广泛,甚至显得有些不擅言辞的人,竟然就是那样。
但,不是那样,又该是哪样?
大概是受到电影、电视等形象过多的影响,在思维习惯中,大家总是会把一些特定的人想象给予特定的想象预期,他们的形象往往被人跟他们所作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正如说到特种兵,大家都会想起拿着枪一枪毙命的神枪手,眼光锐利,身手敏捷;说到总统,大家都会想起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沉着稳健;说到博士,大家都会想起白大褂眼镜,知识渊博,手拿试管……
这让他想起他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是一部低成本的美国科幻片,电影的中文名字叫《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虽然号称是科幻片,但是全篇没有一个特效镜头,没有一点高科技的元素,从头到尾,电影只用一个普通的场景和几个演员为大家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如果一个男人从人类寿命已经上万年,并一直随着文明生活在我们中间,那他将是怎样的形象?
上万年的时间,他是不是不断学习,成为世界上最渊博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