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那帮大银行的所有人都听明白了这点,在王明山的演讲结束后私下派工作人员与圈定的二十几家大银行的代表们联系。无一例外的,这些大银行的代表都表现出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他们很认真的表示了合作的兴趣,但是也要求进行一次更加秘密的会谈,对这个中国人倡导的金融模式进行深刻的讨论。
与这些大银行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希望借助无线电这个噱头的中小银行,他们倒是非常热情的希望能够尽快在这方面展开合作。至少希望中国的无线电设备能够在欧洲尽快的开始销售。
游轮把这些旅客们送到欧洲主要港口的时候,中国海军军舰远远的伴行护送。在更远的地方,英国大舰队则跟着看护。双方都在彰显实力,中国海军试图证明自己有能力在欧洲投放自己的海军战斗力,英国则是证明在数量和距离上,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无疑还是大西洋霸主。
这场在地中海的盛宴被冠名“海天盛宴”。还随着中国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由瑞典、德国、奥匈帝国和中国持股,中国以这四艘游轮入股。新成立的公司主要是跑北大西洋航线。这个消息让已经热闹了大半个月的欧洲更热闹了一番。中国游轮的豪华舒适在欧洲已经有了一定口碑,特别是这些达官显贵们乘坐过的游轮,更让其他不是特别有钱的欧洲人趋之若鹜。
一度集结在地中海的中国团队一分为三,央行行长带领的金融队伍在欧洲大陆进行一次跨过数个国家的大谈判。海军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出访。外长李新则应英国的秘密请求,直奔英国和英国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
“中国有向欧洲国家出售海军船只或者海军技术的计划么?”英国外长开门见山的问。在中国海军军舰在英国大舰队面前充分展现了海军的持续高航速与高机动性之后,英国关心的问题中这无疑是第一位的。
“我们中国并没有破坏世界局面的打算。”李新好整以暇地答道。当实力终于被认同之后,说话也不再用那么累。终于处于优势的一方,李新在谈判的时候终于可以轻松下来。
英国外长也没觉得英国落于劣势,他只是用几百年来英国从来没有过的平等视角来和中国人谈论海军问题。“那么中国的海军又准备怎么样行动呢?”
为了这次的谈话,李新准备了好久,此时他看似轻松地笑道:“我相信贵国应该认同,未来将是大造舰的时代。我国也要继续开发建造新式军舰,而贵国乃至欧洲各国都会在海军上投入巨大的资金。所以宣传虚假的和平注定不会被贵国认同。但是我还是要说,中国海军并不是以大英帝国海军作为我们的战争假想敌。太平洋是如此的巨大,印度洋是如此的广阔,仅仅是要建立和维护这两片海域的海上秩序,我们就需要巨大的投入。进入大西洋和英国作战,并不是我们的首要选项,甚至不是我们排名前五的选项。”
英国外长听了这话之后微微皱眉,倒不是他在怀疑中国外长李新是在忽悠。因为李新的话里面其实已经再明白不过的讲述出中国的要求,中国要成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霸主。世界主要的海洋就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国一家伙就要成为两个大洋的霸主,他们的确在短期内跑到大西洋来和英国争霸。李新后面所讲的不到大西洋和英国争霸,这个目标要排到中国海军战略选项的第五以后,这倒不是一句玩笑话。
既然李新如此实在,英国外长问道:“那么中国有没有打算和英国在海军方面进行合作呢?”
对这样的问题,李新诚恳地答道:“我认为,中国和英国这样的大国,只要不进行公开的对抗,就已经是合作。您认为呢?”
第91章 站队不仅是需求(七)
“如果想实现阁下所说的太平洋与印度洋战略,贵国认为需要建造多少战列舰才够呢?”英国外长的语气里面酸溜溜的。英国不可能乖乖所在大西洋,任由中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称王称霸。即便知道现在与中国的造舰水平之间有些差距,英国外长也采用了试探的方式来调整一下谈判的节奏。
李新虽然反思过中国的外交工作,外交部认为中国的外交大概可以归于“舰炮外交”的行列。也就是说没什么技术含量,单纯的凭借力量上的巨大优势推进外交。这等外交在面对那些直接接壤和海上有联络的国家非常管用,至少效率很高。可面对罗马尼亚这等犄角旮旯里头的国家就没什么用处了。最后外交部认为要把眼下的工作做的更细致,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