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页

在李从璟的规划中,军队战法也是随着军备改变而改变的,世界军队的发展演变史,追根揭底,是武器装备的进化史。自后世来,李从璟自然清楚火器的威力,对火器他心不可能没有想法。之前不言,是没有那个资本,现在他节度一方,是为小诸侯,他胸中的墨水,也终于有了能稍稍挥洒的天地。

退一步说,即便是打造火枪不太现实,那么大炮呢?便是打造大炮也难,那么改进火药,造个炸药包可不可以?若能得如此,攻城时,无论是用投石机,还是人力,往敌方城头抛百十炸药包,那场面是不是很美?或在城门下埋一堆炸药点燃,轰的一声,城门是不是就能被炸毁?

当然,这些都是李从璟的设想,具体能不能实行,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至少这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正确的思想,他愿意为此去努力。

杜千书细细思考之后,由衷道:“此三者皆是大有可为之事,事若能成,我军战力——我大唐国防实力,必定能够傲视天下,届时,别说征战草原,便是一统天下,也指日可待矣!”

想想这件事做成之后的景象,唐军所到之处,敌军皆溃,万里神州,在唐军兵锋所指下,一城一城被插上大唐的旗帜,最终,那副天下舆图,成片成片被染红,最后重归一统,汇聚成一个大大的“唐”字,杜千书就不能不热血沸腾。

按照李从璟这个构思,即便是唐军日后征战天下,重现太宗玄宗时期的版图,将大唐军队拉到中亚去,再与西方争雄,也不是可不能。

越往深入想,杜千书越是被他自己勾画出来的画面所震撼,最后,他几乎是声音颤抖道:“天下之大,但凡梦想所到的地方,就是我大唐所在!军帅一番苦心,千书今日方知矣,千书能主持演武院之事,实是莫大荣幸,日后殚精竭虑,必不负军帅所望!”

相比之杜千书此时的激动,这一切构想的“始作俑者”李从璟就显得淡然得多,毕竟他不是初闻这些事,也不是初次想象那些画面了,十多年来,这些东西日夜萦绕在他脑海中,不知被他想象、构思了几百几千回,在构思还未实现的时候,李从璟已不会再情绪起伏。

摆摆手,李从璟问杜千书:“千书,你且说说,要做到这三件事,最大的难处在哪里?”凡事先问难处,这早已成为李从璟的习惯。做事情说到底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困难都解决了,成果便会顺理成章。

杜千书沉吟道:“要做成这三件事,固然千难万难,但最大的难处,千书窃以为在两个字。”

“哪两个字?”

第337章 游演武院有三望,说耶律敏待一言(中)

杜千书深吸一口气,重重吐出两个字:“人才!”

这与李从璟的想法不谋而合,他道:“你且说说看。”

“是。”杜千书应道,在脑海中整理了一番思路,他慎重地说道:“研究敌军,研究军备,改进战法,都非常人所能为之事,万事开头难,这三件事在当下而言,无异于开天辟地,其中一些内容,甚至可以说当世从无人做过,而事情都是人之所为,要使事成,便得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研究敌军,固然需要军中宿将,不是军中宿将,不深解军事里外,不能行此事,但仅是军中宿将还不行,更需要饱学之士,最不济也需要腹有学识之士,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认清敌军,也才有可能研究出针对性的战法。研究军备,则需要工匠,一般有经验的工匠不行,得需要大工匠,还得是思维开阔的大工匠。第三件事也是如此。因此,千书说人才最重要。”

“不错,人才的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寻得的。”李从璟点头,此时他们来到了学院中的一处校场,较场上有先生在带着学生修习六科技艺,中间的大场地上,却是两帮学生在演练战阵。停步远望校场,李从璟说道:“所以这首要的事,就是搜集人才,从军中,从官府中,从作院,从民间,不吝啬丰厚条件,务必求得这些人才。这件事虽然难,但眼下我们已有演武院,有了这一处根基之地,再集中了人才,此事便可以为之,这也是我迫不及待将演武院办起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