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其实这种顺嘴说好话,故作惊人之举的手段正是他们这些跑江湖的神棍常用的伎俩,目的无非是骗吃骗喝再骗点钱,没想到却被他一语成谶。

这位神棍凭借察言观色和巧舌如簧,混迹于上流社会,名声居然越混越大,大到连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都时常找他谈天说地。一次闲谈时,皇甫坦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竟然对赵构说:“我给你找到了一位好孙媳妇。”然后添油加醋地讲了一遍李凤娘出生时黑凤来仪的传奇故事。

原本只是坊间传言,被皇甫坦这张巧嘴一说,马上成了一件板上钉钉的神事。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的皇帝,历来就有遵崇道教的“光荣传统”。赵构的老子赵佶就曾自封“教主道君皇帝”,赵构也难免受到影响,否则他也不会时常叫皇甫坦进宫来闲聊。他听信了皇甫道士的一番鬼话,就让孙子恭王赵惇娶了李凤娘。

昔日的军营女一夜间成了尊贵的王妃,李凤娘完成了跃过龙门的第一跳!

而李凤娘也很争气,很快就给赵惇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赵扩。当然,现在我们知道生男生女其实与母亲无关,xy染色体的结合主要取决于父亲。但当时谁会知道这个,李凤娘据此便开始坐稳了王妃的位子,随即开始神气起来。她也确实有神气的本钱,要知道哪怕是第一夫人:皇后,如果长时间不能生下龙子,都有可能会被废掉。有了儿子就像有了护身符,上至赵构、赵昚,下至赵惇都对她照顾有加,特别是赵惇,丝毫不敢忤逆她的意思,简直到了“气管炎”的地步。

接下来几年李凤娘可谓春风得意,有了儿子不算,老公赵惇又被立为太子,她也自然成了太子妃,这离她的皇后之路只有一步之遥,李凤娘完成了跃过龙门的第二跳!整日笑得合不上嘴,那时睡觉都经常在带着笑意。

成了太子妃那就得住进宫廷,初入宫廷的李凤娘摄于皇家的威严,一开始不得不收敛起自己刁蛮的个性,此刻她对皇宫内的一切都觉得陌生,而且刚刚升为太子妃,心情舒畅。可是没过多久,当她熟悉了宫廷内的一切,再加上心情越发的飘飘然,李凤娘就有些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的李凤娘最喜欢的做的事就是搬弄是非,今天跑到爷爷赵构那里抱怨公公,也就是当时的皇帝赵昚为太子选的左右侍臣有毛病,明天又跑到公公赵昚那里说太子如何如何,后天又跑到后宫说长道短,整个就是一“快嘴李翠莲”。

当时已经退休成为太上皇的赵构开始后悔莫及,他埋怨皇甫坦坑骗了自己,其实当时大主意还是他自己拿人,皇甫道士哪能替皇家拍板婚姻大事?

李凤娘成天搬弄是非,赵昚觉得太不像话,规劝几次没有效果,就决定吓唬吓唬她:“你再这样胡闹就废了你!”

李凤娘果然被吓住了,收敛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其实赵昚也确实只是吓唬吓唬她,没有真的发算要废她的意思,可是女人天生就有记仇的天赋。结了婚的老婆一般都是历史学家,丈夫的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只要她愿意,她会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搬出来,记得清清楚楚,毫厘不差。何况是要废掉自己太子妃也就是要废掉自己以后皇后之位这样的大事?李凤娘从此就将这件事深深的印在自己心里,随时保持着高度警惕。这也是为什么当赵惇当了皇帝,赵昚当了太上皇之后,她一直拒绝赵惇去拜见赵昚的最重要一个原因。

虽然当时的太上皇赵构和皇帝赵昚都不喜欢李凤娘,可是李凤娘调教丈夫却有高招,赵惇对美貌绝仑的李凤娘由爱生惧,特别是生了儿子赵扩后,一直对她服服帖帖,俯首听命,让他往东绝对不敢往西,哪怕是后来赵惇当了皇帝也是如此。

赵惇当时能当皇帝实属侥幸,他在赵昚的郭皇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中排行第三,他那个被立为太子的大哥年纪轻轻就死了。按立嫡立长的规矩,应当立老二赵恺为太子,但赵昚却认为老三“英武类己”,便跳过老二直接立了赵惇为太子。

其实赵惇连半分“英武”都没有,“类己”更是瞎扯。赵昚对赵构毕恭毕敬,一月四次请安,从不缺少,而赵惇却只在刚继位时会去重华宫请安几次,以后便以各种理由推托不去,父子间的矛盾便宜开始显现出来,当然,这里面有李凤娘很大的原因。

李凤娘已经完成了跃过龙门的最后一跳,可现在太上皇想要再废她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赵昚一日没死,她就一日不敢掉以轻心。所以她是能少见赵昚就少见,能威胁自己皇后地位的全天下现在也只有他一个。

虽然李凤娘有很大的原因,但是赵惇也有自己的原因。他被立太子十余年,整天要想方设法讨好赵昚,否则自己的二哥魏王赵恺说取代自己就取代自己了。赵昚喜欢谈论恢复大计,赵惇也只得装模作样大讲“中兴”,赵昚高兴的时候,赵惇哪怕心里再不痛快也得装出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这样的生活就像戴着一个面具似的,而且这个面具一带就是十几年,他心里累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