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熟悉乡试的人看了考试全部规程后,只能是头大如斗。但至少应该能看出,在乡试里,各个考官之间都是互相牵制的,中间还夹杂了许多不可控的随机因素。
因此走后门运作也很难运作出百分百的成功率,而具体成功率的高低,就看关节打通了多少。
若想百分之一百确定能中举,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打通正副主考官、十来个同考官、监临官、提调官所有考官的关节,同时不走漏任何风声。
不过在现实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可以做得到。能有五成把握,那就是极强的实力了。
方应物在研究乡试程序之后,心里便猜测道,国朝考试制度设计的初衷,大概就是有这种意思——人情关节因素是根本阻绝不了的,所以就把制度设计得复杂到没人能完全掌握的地步……就是想走后门,也一样要赌运气。
他现在要做的,不但是读书,还得想想办法运作一番,内外兼修、双管齐下才是王道。
龙有龙路蛇有蛇道,高端的办法是直接从考试官、监临官、提调官等关节处下手,弄考题、影响判卷等,低端的路数就无非是夹私挟带、买通杂役军士等。
方应物衡量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后,决定还是走高端路线比较好,走低端路线丢不起那人。
第二百一十七章 院试赌约
成化十六年,三月初春,乍暖还寒。严州府,试院大门紧紧闭锁,貌似隔绝了内外一切联系,万众渴望一见的大宗师就在里面。
大门无情人有情,仍然还有三三两两的人散布在试院大门外附近,久久徘徊不去。
人群中有参加这次院试的童生,就算见不到大宗师,也可以在这里打听各种动向,说不定就有哪条消息能帮助自己院试过关;人群中还有本地自认够资格的士绅,八月桂花开,你懂的。
属于后一种的方应物眼下也在这里站着,并望着大门苦笑不已。
听说学政大宗师按临严州府,他特意从淳安县赶过来,希冀能见得一面,但却疏忽了一件事情。
提学官按临某地主考院试时,若是比较在乎形象,为防嫌疑都是下马后直接住进试院,然后内外闭锁,一般不见外人。否则舆论滔滔,有些事儿就说不清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定死了不见客,但必须要有足够的、能说服(糊弄)别人的理由,让别人觉得见的有道理,应该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