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会批复的国会组建方案的附件一就是各省议员的名额分配,具体如下:山东9人,广东、吉林、广西、奉天、直隶(含北京)7人,湖北、湖南、云南、浙江、江苏、黑龙江5人,其余各省4人。总计130人。
山东作为蒙山军的大本营显然受到了照顾,而广东等四省是蒙山军的二类根据地,北京为预定首都,名流汇集之所,名额上也受到了优待。接下来的第三类省份是较早“归顺”蒙山军的省份,也有所优待。
针对各地就名额分配的质疑——保皇党及民党的报纸立即指责蒙山军独裁。这是无法分辨的事实,因为将首届国会议员的决定权交给各大军区,决定权无疑就在蒙山军的最高统帅手中,这样一来,首届国会必然是蒙山军一言堂。
为此,军委会宣传局明发了一份文件,解释了各省议员名额确定的原则——鉴于推翻满清缔造共和的过程中,蒙山军为主导的政治派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蒙山军创建及壮大过程中付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的省份及地区应予格外重视。对于议员的最终确定交给军队,是因为国内的现状尚不具备普选的条件。军委会承诺,在国会正式组建后,将本着各省一律平等、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则重新确定国会的组成选举办法。
为此,根据宣传局的建议,龙谦在2月13日接受了《大公报》记者就召开首届国会的专访,通过媒体,再次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达了中国彻底破除封建残余,实施民主政治的坚定决心及步骤,以及实行现在办法的必要性。
之所以选择《大公报》,是因为该报一直秉承公正的新闻立场。当然,公正是相对的,自蒙山军起兵反清,《大公报》的所有关于内战的报道在龙谦看来都是公正的,比如长沙大火,除了蒙山军所控制的媒体外,几乎都不辨是非地指责声讨南方军焚毁名城的滔天罪行。唯有《大公报》认为蒙山军部队救火救灾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至于是谁放的火,抑或是炸弹所引或者百姓失火所致,应当详细调查。该篇报道给龙谦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数次在宣传局关于新闻管制的内部会议上表扬《大公报》并要求《山东新闻》等报纸学习《大公报》的新闻立场。不饰恶,不溢美,客观公正地报道一切新闻。
《大公报》用两版篇幅报道了对军委会主席龙谦将军的专访并撰写了评论,认为国家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对于实施民主政体是有诚意的,承认在数千年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实施民主政治的构建需要一个过程。评论说,前清政府预备立宪搞了若干年也没有结果,蒙山军取得政权后不足半年便筹备国会的召开以确定国体及政体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这篇文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各省议会的组建及国会议员的推举工作。几经反复最终回到国内暂居上海尚未赴京的梁启超在《申报》上发表文章,对蒙山军军政府(这是梁氏对军委会的称呼)召开国会表示支持,但对国会的组建提出了批评。他在文章中又说,万事开头难固然不错,但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蒙山军军政府究竟如何做,我们不妨听其言,观其行。
于是上海的记者蜂拥去采访梁启超,问及一个关键的问题,假如先生当选议员——姑且就在江苏当选吧,会去北京参加国会吗?梁氏肯定回答会去!但他表示自己当选的可能性为零。因为江苏省作为全国的政治军事重镇,中枢只给了区区5个名额。因此,梁启超痛批了军政府国会名额的分配,讥笑龙谦心虚,既然示之以公,最公平的办法是各省均等,而不是明显照顾山东、广东、吉林等蒙山军“老巢”。
梁启超没有想到,他还真的当选了。不过不是在江苏,而是在浙江!浙江民政长汤寿潜找上了他,希望他代表浙江参选,梁启超自然乐意,于是占了浙江一个“指标”,成为了首届国会议员。
2月下旬,各省议员的推举工作正式展开。宣传局以密电形式致电各大军区,提出了各省应予保证的人选。这份绝密的名单是蒙山军的反对者——满清遗老、民党、北洋耆宿、晚清立宪派以及保皇党成员。以龙谦名义签发的密电要求各大军区政治部要切实保证名单中的人员当选并护送他们安全抵京。
这份名单中,民党系黄兴、宋教仁、章炳麟,保皇党梁启超,北洋系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立宪派张謇,满清贵胄端方、良弼、善耆赫然在列。
经过一个半月的推举和审核,在3月底,各省议员名单陆续上报军委会宣传局,其中,两个省份完全缺席,西藏交通断绝,蒙山军势力尚未进入,外蒙处于战事之中,上述两省未能推举议员出席首届国会。其余省份,在七大军区(含首都卫戍区)政治部的有效努力下,均按照宣传局给定的名额上报了名单。
军委会研究批复后,考虑了交通问题,确定首届国会召开的时间为4月16日。
军委会秘书处随即进入了紧张的会议筹备阶段,除安全问题由北京警察厅及国安总局负责外,所有的交通、食宿、会场、文件等事项均压在了秘书处头上,将邓清华及欧阳中忙得脚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