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黄兴坚持打,刘道一的意见也就没有了市场。在研究具体的打法上,赵声根据刘道一的情报,提出了作战的具体设想。他是懂一点军事的,认为己部之长在于地形熟悉,以逸待劳,短处在于弹药不足,人数也处于劣势(赵声还是清楚自己受过训练的士兵太少了),“以一部主力坚守灵山,阻击清军于坚城之下,我带四大队潜行敌后,先打掉他的辎重,然后夹击之,可获全胜。”
黄兴赞同赵声的方案。决定自己带王和顺大队与正在赶来的二大队守卫灵山县城,赵声带四大队迂回敌后,断敌后路。
赵声提出从四大队抽一部分兵力充实守城,他对于王和顺和刘思裕的部队没有战斗力的事实一清二楚。
黄兴同意了,于是临时调整了部队,从一大队抽调了两个中队编入四大队,而从四大队抽出两个步队编入了一大队。
韩策参与了义军的全部决策,现在他面临一个重大的分歧点,要不要逃出去向自己的部队报告?情报处给他的命令是长期潜伏,但现在情况又是如此的紧急,如果赵声的计划得逞,至少前锋部队会遭遇损失……两个因素导致了韩策没有脱身送信,一是黄兴叫了他去部署城防,他找不到合理的理由离开。第二个原因就是他相信第五镇的战力,战术在过于悬殊的实力面前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就像一个会武术的孩子,无论如何打不过一个不会武术的壮汉。
冯仑第二十标甩开了第十协主力约两天的路程,在7月26日中午,也就是黄兴抵达灵山的第二天抵达城下,先期到达是二十标的两个步营、骑兵连和机炮连,其余部队尚在几十里之外。根据骑兵连的侦察,灵山已被义军夺占,人数不详。骑兵连还报告说,城头立着中华革命军南军大都督的旗号,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黄”字。
“是黄兴吗?那可太好了。”冯仑不顾部队的疲劳,稍事整顿便下令夺城,在他看来,机炮连几发迫击炮弹打过去,对手早就跑的没影了!
“以一营正面主攻,机炮连立即占领阵地,用火力掩护一营攻城。三营为预备队。打开灵山,我们好好休息一天。张俊伟,下面就看你的了,别给老子丢了人。去年十七标在袁州露了脸,现在该咱们了!”冯仑在视察了地形后,下达了简单的作战命令并做了冯仑风格的作战动员。他不愿意让疲倦不堪的部队翻山越岭包抄后路了,仗着武器精良,官兵训练有素,决定正面强攻,一举夺占城池。
灵山之战就这样打响了。
第二十标是叶延冰一手训练的部队,最近蒙山军人事变动厉害,副标统吴念留山东直升旅长,一营营长车彪调补充团任副标统兼参谋长,现在指挥一营的是原副营长兼一连连长张俊伟。
看过地形的参谋长刘春宁却觉得灵山不好打,“冯头,灵山城西临大山,东靠钦江,易守难攻,我军初到,缺少攻城器械,不如先夺取西面的山头,将迫击炮和重机枪拖上山梁,他们就没法子坚守了。”
“哪用那么费事!一座破城,几炮就轰开了。”冯仑没有采纳刘春宁的建议。
战斗在下午四时三十分打响,机炮连的四门迫击炮发射了三十几发炮弹,将城楼炸塌了,燃起了大火,一营长张俊伟一声令下,麾下四个连除了四连充作预备队外,三个连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发起了攻击,他们只来得及做了三架简易的云梯,每个连一部。
冯仑在望远镜里观察着战况,惊讶地发现敌军并未被炮火打散,他们勇敢地投掷手榴弹并朝着城下开火,其中竟然有一挺重机关枪在啸叫,尽管看到不少守军被己方八挺猛烈开火的重机枪打倒,但火力并未彻底压制,守军也没有崩溃,而是前赴后继英勇抵抗!
居中进攻的二连首先被打垮,望远镜里至少倒下了十几个士兵,云梯也被炸断了。
“奶奶的,他们穿着制服,是新军!怎么搞的?!”冯仑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