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荣案件经过本人的现身说法,在第五镇及巡防营引起了强烈震动,尤其是巡防营的官兵,以为这样搞就保住了脑袋了。谁知竟然毫不留情地将其公开枪毙了。在军法处有意的宣传下,夏家荣变成了跟随龙谦南征北战立下偌大功劳的蒙山军元老,这个结果更引起了巡防营的震动。
杨士骧拿到了第五镇关于处理夏家荣贪污案的通报。对于大清官场有着深刻认识的杨士骧根本就不相信龙谦能够杜绝贪污。贪污军费,吃空饷在绿营及后来的巡防营是众所皆知之事,袁世凯组建小站新军,杜绝了吃空饷、喝兵血已经令朝廷感到惊异了。而第五镇更为另类,不仅取消了高级军官的特支费,而且如此严厉地处置犯事军官,似乎比袁世凯北洋军更为廉洁。
但杨士骧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蒙山军内部存在激烈派系斗争的结果。龙谦处置几个军官不过是敲山震虎而已。有派系好啊,朝廷从来就不怕甚至喜欢下面存在派系,铁板一块才可虑呢。于是,就蒙山军肃贪之事,杨士骧向袁世凯递交了他来山东后的第二封“报告”,还是以私信的方式让罗筱才亲自送到了北京。在信中,杨士骧详细介绍了山东实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断言龙谦对山东政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只有将第五镇调离山东,山东才能真正掌控在自己人手中。
杨士骧与袁世凯的密谋龙谦是不知道的,他在处理完贪污案后,将精力集中在方声远提议并筹划的山东招商会上了。
第二十五节 招商会(一)
比较理解龙谦苦心经营民用实业的人中,方声远算一个。但他还是将龙谦打造山东产业基地的意图归结于“搂钱”。两大实业集团旗下的纺织(含成衣)、钢铁、火炸药、西药、玻璃、车辆、家具、纸张等企业为龙谦带来了滚滚财源,有力地弥补了军费的不足和武器的研制生产。
龙谦要夺取大清的江山,不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不行。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强大的军火工业不行。依靠民用产品挣钱来武装军队,在方声远看来是一件既高明又靠谱的事,所以,方高参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方参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华源还是中兴,对于飞速发展的产业规模,山东一地的市场确实太小了。自从龙谦与他谈及市场对于产品与产量的主导作用,方声远顿有茅塞顿开之感,立即认识到埋头搞技术、产品研究和生产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工作在于扩展市场!
如何拓展市场?向哪里扩张市场?优先发展哪些实业?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方声远找了周学熙等人反复商议,认为向江浙推销山东的民用产品是唯一可行的方案。自南宋起,江浙就取代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特别是明清两代更是如此。不占领江浙市场,就等于失去产业制高点!原先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但认识的深度不够,方法也过于单一了。打开并占领市场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事情,需要认真对待。
不用说,华源和中兴集中了一大批当今中国的优秀人才,对于市场营销这样一个崭新的课题,他们竟然搞出了招商会的名堂!
方声远的计划是通过一些关系,将江浙一带的商界名流请到济南来,向他们展示华源和中兴的所有民用产品(包括在研未上市的产品),以取得他们的认可,达到打开江浙主流市场销路的目的。
龙谦立即肯定了方声远的想法,并且做了补充。第一,可以设立代理商,即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整批交给江浙商户,我们不必亲自去江浙打天下;其二,可以允许,不,是邀请江浙商户入股山东,将那边大批的资金吸引过来,合作不局限于商品的销售领域,可以延伸到生产领域。
方声远立即意识到了龙谦建议的好处。设立“代理”显然比自己的企业跑到江浙去高明。而允许江浙富商入股其中,将会把江浙的社会力量拉入到山东阵营!
资本的力量之大,方声远算是见识到了。如果没有华源和中兴,山东官场,特别是济南、沂州、兖州、武定等蒙山军势力强大的州府主流绝不会不顾官场通例,站在新任巡抚的对立面去。如果通过商业将江浙官场拉入蒙山军阵营,大事可济!
方声远还是低估了龙谦,或者说严重地误解了龙谦。龙谦确实有借此拉拢江浙的意图,但他更主要的还是如何做大华资实业。方声远立足于如何夺取江山,而龙谦则清楚地知道,满清不过是苟延残喘了,他更在意如何收拾这一片废墟。
回到正题吧。举办招商会的关键是将江浙客商引来。这方面许文夫出人预料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文书里讲到,许文夫有个儿子叫许咏,已经成家,留在了苏州,没有跟父母来济南谋事。许咏在苏州富商陆闰庠的苏纶纱厂做事,颇受器重。苏纶纱厂自去年以来,受到了中兴实业旗下纺织厂生产的棉纱的严重打击,举步维艰。父亲来信讲到了山东蓬勃兴起的实业和筹划中的招商会,许咏认为这是一个挽救苏纶纱厂的机会,便将前因后果跟老板陆闰庠讲了,陆闰庠又联系了大生纱厂的张謇,张謇极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