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谦又说了一遍,“张香帅不是早已提出这个提法了吗?”看荣禄激动的神情,龙谦有些迷茫。这个提法很有名啊,难道荣禄没听说过?
“张之洞前年上劝学篇,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很得太后赏识。但论精辟,哪里比得上你总结的八个字。中学不等于旧学,西学也不一定是新学。”荣禄兴奋地搓着手,“龙谦,老夫知道你是念过书的,回去写一道折子,说说你对变法的看法,尽快地交给我。”
满清可是炮制文字狱的高手,龙谦有些为难,“大人,龙谦一介武夫,说说练兵,还有些心得。若是讲国家大事,怕是牛头不对马嘴……”
荣禄被龙谦逗笑了,“牛头不对马嘴也不怕,就照你刚才所想写就行。你来自海外,文法礼仪难免疏忽,想来太后也不会怪你。”荣禄板起了面孔,“龙谦啊,我知道你有心于王事,此时关乎你的前程,好生去做!另外,太后会见你,你尽可将胸中所思奏于太后,此番太后交给你鲁南两府之地,老佛爷可是记着你夸过的海口呢。”
夸过什么海口?不就是自己说过,只要有一府之地,不要朝廷的一分钱,就可以练成一支强军吗?
“卑职深知,没有大人的扶持,龙谦绝不会蒙受太后的如此重用。卑职记得当时表的态,此番到鲁南,一定励精图治,革新逐项弊端,为朝廷中兴大业杀出一条血路来!”
“好一个杀出一条血路!就是这个意思!鲁南地瘠民贫,匪患严重,若是你到鲁南有所作为,天下州府,八成以上,没有做不好的道理。太后那边,你无须担心,老佛爷很是喜欢你呢。”
“卑职心如明镜。大人的恩情,卑职定当报答。”龙谦不敢说过分的话,荣禄的出身与履历,决定了他与慈禧的立场完全相同。说过了头,比如说将鲁南打造成荣禄的地盘,将威胜军右翼成为荣禄的私军,反而会引起荣禄的不安。而且,貌似这个心机深沉的重臣也没两年好活了……
回到临时住所,龙谦绞尽脑汁去完成荣禄布置的“作业”。用缴获的钢笔起草着奏折,一些吃不准的繁体字就空下来,想着自己的未来,不觉到天光大亮。
龙谦这篇“建议书”大约四千字,涉及九个方面的问题,即:1、改学制,罢武科和酌改文科;2、定律法,尤其是路律、商律、矿律和交涉刑律;3、裁绿营,编练新军;4、广军实,有计划地设立枪炮厂及弹药厂,以达到自用有余;5、广识见,多编译外国新书,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书籍;6、改币制,推广银元,并尝试与美元或英镑挂钩;7、实农业,兴水利,以求农业自给有余;8、推行邮政,推广电报电话,以求信息传达快速准确。9、崇节俭,杜绝奢华。
其实这些都是空洞的套话!可是既然是上奏的文稿,龙谦又怎么能别出心裁引起朝廷的警惕呢?这几条意见里,龙谦根本没有讲练兵之事。他反复琢磨了慈禧看到自己的“意见”的反应,确认无妨后便定稿了,龙谦请教吴永填上那些吃不准的难字,第一时间便交给了荣禄。
龙谦并未研究过戊戌变法的内容,也没人跟他详细介绍过。他倒是问过吴永,身为县令的吴永也说不清楚。可见康梁变法的缺陷了。写毕,腊月二十九,慈禧意外地召见了龙谦和吴永。本以为年前不会陛辞的俩人匆匆赶至行宫,没有皇帝,只有慈禧端坐在御座上,作陪的大臣只有白须白发的王文韶。倒是慈禧的御座后面,像影子一般寸步不离的李莲英旁边,站在一个身材高挑,长相俊俏的女孩子,引起龙谦注意的不是其长相,而是这个女孩子竟然身穿洋装!
一丝不苟地将程序走了一遍,慈禧命看座给俩人,这是很高的荣宠了。
“北京那边的情况如何哪?”慈禧和颜悦色地问。
龙谦又跪下叩了个头,一五一十地将他所知的李鸿章办交涉的情况汇报了一遍。慈禧问吴永,吴永也无补充。
“龙谦那,你给荣禄的文章我看了,很好。过年之后,你就要去山东上任了,本宫可是记着你承诺本宫的话呢,好好做,别辜负了本宫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