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认为呢?”袁世凯问其他人。
“朝廷会如何安置龙谦?难道会放他回来吗?难道不会借机培育一支忠于朝廷的武力吗?大家都看到了,京畿武力残破,总不能没人保卫京师吧?”段祺瑞道。
“所以才要抚慰于他。”徐世昌开口,“聘卿说的是。绝不能让龙谦所部离开大人的势力范围。绝不能让朝廷全力培育一支取代大人的武装。山东匪患严重,尤以鲁南为甚。而鲁南地瘠民贫,养兵不易,不妨上折子将其调回山东,让其剿匪为好。另外,我再去一趟郑家庄吧。若是他们诚信投靠,咱们也可以不计前嫌嘛。”
“唔,甚好。就按卞五兄的意思办吧。少川帮我写一道折子,多说说龙谦的好话。嗯?”袁世凯做了决断。
“明白了。”唐绍仪领命。
上部 第二卷 血火北京 第五章 和谈前后
作品相关 了不起的李鸿章
李鸿章,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怎么研究都有所不足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书写李鸿章的历史,就是书写晚清的历史。
1900年这年,李鸿章虚岁七十八。他是安徽合肥人,字浙甫,号少荃,世人多称李少荃。
传说中发生于李鸿章童年的两个小故事,很能说明李鸿章的性格特点。
第一件事,李父曾饲养了一群金鱼,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典故,文风颇盛的李家希望子弟们个个能够鲤鱼跳龙门,走出家乡走上光宗耀祖的官场。一天,李父召集一帮子弟们,指着浴缸里的金鱼说,这是某,这是某,将来一定能够光耀门楣……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李父忽略了次子李鸿章。心生不满的李鸿章竟然乘人不备,将浴缸里的金鱼全都捏死了。
第二件事。一次李鸿章与兄弟们出门玩耍,不慎掉落河中,兄弟们大为惊恐,跑回去找长辈施救,因为李鸿章根本就不会水。心急如焚的父辈赶至河边,见李鸿章悠然自得地仰卧水中,一点事都没有。将其捞上岸一问,李鸿章说我确实不会水,但发现越挣扎越沉的快,于是放平心态,自然就浮上来了。
所以,曾国藩曾说李鸿章胆大心细,劲气内敛。这大概是他的性格特征。
李鸿章是以“年家子”的身份拜曾国藩为师的,曾国藩对天资甚高的李鸿章有很高的评价,说他是“大有用之才”。在曾国藩的指导下,李鸿章第二年便中了举人,1847年又考中二甲十三名进士。那一年是丁未年,开考的丁未科是一次人才大聚会,与李鸿章同中一榜的,后来很多人都成为朝廷的名臣,如状元张之万官至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沈桂芬也官拜军机,马新贻、何璟、沈葆桢、李宗义都做到总督,那位成为龙谦朋友的吴永县令的老师郭嵩焘则成为著名的外交官。
这帮“人才”中,成就最显者当然是李鸿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