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里面,引发了嗡嗡的议论声。
朱由检陷入了沉思之中,的确,朝廷采取怀柔政策,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效果很不好,杨鹤就是因为贯彻这样的思路,结果致使流寇降而复反,被免去三边总督。
“臣以为,苏大人的理由是成立的,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本是皇上仁慈,可流寇贼心不死,不体谅皇上的苦心,拿了朝廷的银子,转过身后,依旧造反,我大明的官吏,惨遭他们的杀戮,我大明的子民,遭遇他们的蛊惑,如今的灾荒,依旧存在,若是放虎归山,这些人继续造反,必将给朝廷带来更大的麻烦。”
周延儒居然站出来了,赞成苏天成的意见。
见到这样的情景,温体仁不甘示弱,也开口说话了。
“臣以为,苏大人的建议,确实可行,对待流寇,不能够心软,不能够留下后患。”
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苏天成有些迷惑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本是死对头,怎么都赞成自己的意见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江宁营
有关紫金梁以及紫金梁骨干的处置办法,很快定下来了,全部斩首。
朱由检下旨的时候,脸上有不忍的神色,看见了这种情况,苏天成暗暗下定了决心,今后和流寇鏖战,绝不手软了,遇见那些首领,包括他们的骨干,不要想着什么献俘了,直接斩杀,看样子,朱由检还是心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赦免了这些流寇了。
大明已经是千疮百孔,经不起这些折腾了。
接下来,自然是奖赏的事情了。
这牵涉到了敏感的话题,吏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一直都没有确定下来,如果仅仅是江宁县巡检司的军士,立下了功劳,这还好说一些,但南京两大营,包括安庆卫的军士,也立下战功了,有功必然要奖赏,何况是这么大的功劳。
商议到奖赏的事情,苏天成有些嘀咕了,自己是不想到京城来的,而且也不想离开江宁县,好不容易在那里开头了,要是这个时候离开,等同于釜底抽薪,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微妙的局势,从一开始就出现了。
朱由检直接提出来了,南京兵部尚书、直浙总督、参赞军务唐世济,剿灭流寇有功,出任左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