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正是因为刘宏手上有这么两张牌,再加上他一贯的利益共沾原则,才让他的改革得以顺利地在帝国各地推行,即使有些改革损害了那些老牌豪族和官宦世家的利益,他们也只能选择接受,因为他们在过去之所以能够实力强盛,便是因为他们可以依靠所谓的‘门生故吏’来控制拉拢那些中小地主,可不管是过去的外戚也好,宦官也好,始终都是要靠着皇权来行事,当刘宏亲自扶持中小地主,培养新兴士族,他们便只有看着刘宏越变越强,除非他们敢于造反,可是刘宏在初期却选择了温和的方式,等到新的帝国军形成以后,他们便失去了机会,而任何敢跟刘宏作对的人只有一种下场,那就是身死族灭,在史官笔下遗臭万年。

嘉德殿内,虽然上首大部分坐得都是老牌豪族和官宦世家的人,但是新兴士族的人也占了不少,而在后面的位置上,几乎全是新兴士族的天下,这个如今在帝国经济日趋富庶下越来越庞大的阶级,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内阁七宰相之首的杨赐看着身为今日主角的沮授和田丰,知道这两人的入阁已经被天子摆在日程上了,算上已经入阁的李膺和卢植,恐怕内阁省就要彻底变天了,不过他并没有多少沮丧,老牌豪族和官宦世家总体上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要他杨家可以持续兴盛就行了,其他却不关他的事情,想到正在监督黄河工程的儿子,杨赐不由露出了笑意,他退下以后,自有儿子入阁,一门连续两代宰相,这是何等的荣耀,若是日后孙儿辈再有人能入阁,那就更好了。

其他几名宰相看着微笑的杨赐,都是心里暗道他生了个好儿子,难免有些嫉妒,要知道他们多少知道些天子的心思,等他们退了以后,内阁省的相位除了李膺和卢植两人以外,恐怕都是天子一手培养的身边心腹,只可惜他们的儿孙辈实在不争气。

“百官迎驾。”随着宦官尖利的声音,嘉德殿内,跪坐的大臣们都是看向了天子御座,挺直了腰板,向走出的刘宏躬身一拜,口中齐声道,“参见陛下。”

“诸卿免礼。”刘宏也是跪坐下来,如今桌椅已经在帝国广为流行,但是在大朝会和各种正式场合,他却仍旧保持着这种跪坐的传统。

“谢陛下。”百官们坐直了身子,然后便是开始了正事,在刘宏的询问下,沮授和田丰长身而起,开始禀报起帝国银行,大汉银行,皇家银行的业绩和开设银行后对帝国经济的影响。

很显然,银行的开设,暂时还只是对帝国大宗的贸易产生影响,而且只局限于帝国的繁华地区,但是其作用已经不可小觑,尤其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额,开始大半采用三大银行的交子进行交易。

在帝国经济的强势增长下,原本的币制已经不适合迅猛增长的对外贸易,早在昭武七年,沮授和田丰便曾提出过以金本位的新币制,但是却被刘宏暂时搁置,在币制改革上,刘宏一直保持着稳健的态度,毕竟在过去帝国民间还是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占了多数,货币的流通率还不大,虽然他登基以后,工商业大为发展,海外贸易也兴盛起来,但是在设立的银行同时,就进行币制改革,便是他也不敢冒进。

如今三大银行开了近两年,在帝国各地的繁华地区都已有了较为完整的机构,人员也已经不再短缺,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近两年时间,帝国的利益集团已经接受了这种新生的事物,而帝国大学内关于金融学的研究也上了轨道,正是到了改革币制的时侯。

沮授和田丰都是实干型的人才,他们的言辞并不华丽,可是却简洁明了,用各种数据介绍着帝国的经济和币制之间的关系,让内阁省下辖的关于财政和商务各部的官僚们都是心里一惊,因为沮授和田丰他们的调查数据有很多都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这是我们所铸的新币。”沮授和田丰拿出了三大银行联手铸造的新货币,有赖于日本列岛的被征服,这一年多里,三大银行从日本列岛上得到了大量的黄金储备,所以两人才有信心一开始就推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

随着两人的示意,宫殿外早已准备好的人员将新铸的三种货币一起送了进来,而刘宏自然是第一个观赏的人,不过其实他早已见过,眼下只是做个过场而已,只是随意看了一眼以后,刘宏便让人将多套货币给在座的百官观赏。

新铸造的货币分为金银铜三等,兑换比例却是金兑银一比十,银兑铜一比百,这种兑换率主要是考虑了帝国普通百姓的消费水平,因为除去像雒阳,司隶和各州的富裕地区,帝国大部分的百姓一个月的开销也只在五个银币左右,这样的情况注定了铜币才是帝国最基础同时也是使用量最大的货币,如果要让货币交易彻底取代以物易物的方式,就只有使用这种特殊的兑换比例。

新铸造的铜币形制和过去的五铢钱并无两样,只是里面另外掺了其他金属,色泽暗红,一面刻大汉帝国字样,另一面则是虎形图案,这种新铸造的铜币防腐性能比之过去的五铢钱要好上不少,毕竟刘宏当初兴办工商业时,一直都对钢铁业大加投入,各种新的钢铁合金不断被开发,如果不是目前的钢铁产量被优先用于各地的基础建设,沮授和田丰两人本来是打算铸造钢钱的。

不同于毫无新意的铜币,银币和金币就精致华丽得多,银币和金币比五铢钱大了一圈,银币正面是麒麟图像,背面仍是大汉帝国四个字,而金币也是同样的形制,只是正面图像变成了五爪金龙,这两种货币的做工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让观赏的百官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