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的情形正如当初预料的那般,对于孙坚让自己做联盟之主,摩毗国国王是喜出望外,但是那些反对他的其他各国国王却让他们非常恼火,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现在没有多少说话的实力,一切都只能靠孙坚替他说话。
“我不得不告诉各位,摩毗王已经接受了我大汉天子的册封,是我帝国的震旦侯,这联盟之主只有他有资格坐。”孙坚看着那些并不满意摩毗王做联盟之主的各国国王,声音低沉,语调森冷,这个联盟从一开始天子就没指望它能真正地发挥作用,所谓的联盟之主只是个摆设,真正做主的人只有帝国军而已,为此这盟主之位必须由一个声望和能力都不能服众而且只能依靠帝国军的人来当,而摩毗王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震旦侯?”“我们怎么不知道?”与会的各国国王们都是大声嚷嚷了起来,这几年他们已经渐渐知道了不少有关东方帝国的事情,他们知道其实连贵霜人也奈何不了的那些遥远的蛮族也臣服于这个帝国脚下,甚至于连他们的王必须接受大汉天子的册封才算数,而在他们的南边,那些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也是同样如此,可以说大汉天子的册封意味着正统。
“摩毗王接旨。”看着那些聒噪的各国国王,孙坚腾地站了起来,然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圣旨,朝同样不知所措的摩毗王大声道。
只是片刻间,摩毗王便回过了神,他想到了平时身边那些塞里斯学者告诉他的东方礼仪,连忙跪在了地上,朝孙坚道,“摩毗国小王接旨。”
听着孙坚当堂宣读东方帝国那位大汉天子的诏书,各国国王都是目瞪口呆,谁也没有想到那位大汉天子不但册封了摩毗王,还送了他三千人的塞里斯士兵作为他的卫队,虽然他们都知道这三千人绝不会忠诚于摩毗王,可是能有黑色阿修罗作卫队,这样的待遇恐怕也只有摩毗王一人独享。
“现在谁还有异议吗?”宣读完诏书,将明皇色的圣旨交给摩毗王以后,孙坚环视四周道,他这样问,又有哪个敢不识时务地反对,现在摆明是东方帝国全力支持摩毗王,对各国国王来说,反正他们也多少得到了些好处,再想想联军不过是名义上归摩毗王,心里虽然多少有些不舒服,可也只能接受。
三天后,摩毗国王宫外,到会的各国国王一起歃血为盟,签下了震旦条约,而孙坚和帝国军则是磨刀霍霍,打算拿那三个未到的国家开刀立威,此时联军一事虽已定下来,可孙坚丝毫没有等联军建立后再动手的意思,而是直接让原本便驻扎在摩毗国的五千帝国军和早就被他们控制训练的摩毗国军队前去讨伐三个国家。
孙坚为人虽然好战,可是他却是个尽忠职守的人,这一次的讨伐战,他依然只是做壁上观,在摩毗国坐镇,等待消息。
在各国心情不一的观望中,讨伐的帝国军推进速度极快,由于几年生活下来,五千名帝国军士兵早已适应了南亚次大陆的气候,若是换了帝国舰队上的帝国军士兵,恐怕深入湿热的三国腹地,战力就要先减去一半。
摩毗军原本在南印度各国中不过是二流偏上的军队,不过这几年在驻扎的帝国军调教下,也算是南印度各国的一支强兵,这场讨伐战最后只是用了两个月,帝国军便连续在野战中击破三国的主力军队,然后周围那些观望的各国连忙都派出了军队,想来分一杯羹。
第二百四十七章 千舰计划
在几乎整个南印度各国参与的围攻下,未曾参与条约的三国主力在被帝国击溃以后,不到一个月之内,就被攻破王都,原本高高在上的三国高等种姓一下子成了最低贱的贱民,而他们所聚敛的财富也被各国瓜分,其中帝国军只拿了三成以充军费,并且按照出力大小分配了剩下的七成财富,而这也让南印度各国再一次明白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孙坚亲自坐镇,再加上帝国军大破三国军队主力的战绩,战后联军的建立也变得极为顺利,各国都任由帝国军在他们军队中挑人,最后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在一个月内成型,然后驻扎在了与贵霜人接壤的边境线上,至于维持这支军队的军费则由各国共同承担。
四个月后,当消息传回帝国本土,各大报社都是将南印度各国的震旦条约放在了头版,而孔融这个如今已是帝国第一文士的报社主笔更是盛赞帝国军的武功,以堂堂正正之军势使得南印度各国服膺与大汉天威之下,让贵霜人在南亚次大陆霸权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