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四岁,二皇子和三皇子三岁,而陪伴他们的周瑜等人也都是稍大一些的孩童而已,不过他们却已都是整个帝国贵族圈子里让人羡慕的天子门生,皇子们身边的玩伴。
刘宏凭着自己的铁腕控制着整个帝国,而其中被他控制得最为全面的无疑便是皇宫了,没有一个帝国官僚可以从皇宫里打听到半点消息,除非那消息是刘宏不介意传出去的,在管理后宫方面,他也全部交给了宋玉容这个皇后,不过他总共也就七个妃子,而除了卞玉和蔡琰以外,其他四位妃子全都是豪族出身,自然明晓事理,她们也都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怎么样的人,所以都是很安分守己地学皇后当一个良妻贤母。
尽管从规矩上来说,从皇后到贵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宫殿,不过很显然对于刘宏来说,这些规矩对他无用,连皇后在内的七名妻子实际上都住在他的寝宫内,而四个儿子也不是分开居住,而是住在一起,刘宏实在不愿看到历史上那种宫庭争斗,他从不认为有能力的继承人是靠从宫廷斗争里获胜的,历朝历代,那些从小孤立地在宫廷内长大的皇子有几个是身心健康地成长的。
刘宏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从小就是在宦官妇人之手长大,也不想看到他们年纪小小就懂得什么是权势,他只想给他们一个正常的童年。
草丛中,奔跑的刘文一不小心摔倒在了地上,不由嚎啕大哭了起来,而这时在他身边的刘武拉起了他,“二弟,别哭,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虽然只有四岁,但是实际上被刘宏一直当成继承人培养的他看上去已经像懂事的六七岁的少年那样。
“就是,二歌,哭什么,小心给阿瑜他们看笑话。”刘猛也是一起拉起了刘文,四位皇子里,除了最小的刘景才刚满周岁,三个皇子里,刘武性格沉稳,已经有了兄长的风范,而刘文则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文静,性格稍弱,而刘猛则是人如其名,年纪虽小,可是平时却是最爱打架的,不过心胸豁达,通常和几个玩伴刚打过一架,转头就忘了。
其实孩子的性格可以小时候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大,而刘武,刘文,刘猛三兄弟的性格从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比如刘武,他的母亲宋玉容是皇后,不管什么时候,宋玉容对他的要求都很严格,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刘宏这个当父亲的,至于刘文,他的母亲是爱好文艺的蔡琰,自然也就偏向安静的性格,而刘猛的母亲则是卞玉,自然就比较活泼了。
看着远处的三个儿子,刘宏脸上露出了笑意,这三个儿子年纪相近,日后他希望三兄弟可以齐心打天下,而不是互相倾轧。
“陛下,您该去内阁省了。”王越走到了刘宏身边,自从朝会改为一个月两次以后,政务尽归于内阁省,而刘宏每天也会抽一个时辰去内阁省,不过他通常甚少会对内阁省作出的决定进行干预,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信任这个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的官僚机构。
帝国的政体,很大程度上和明朝的内阁制想像,不过作为天子的刘宏手里却握有最大的权力,而且内阁省也不会有御史台来掣肘政务,当然御史台虽然退出了政务,但是在监察系统的权力却更大,直接向刘宏负责,和枢密院一样。
而内阁省和下辖的六部编制也一再扩大,内阁省里地位最高的是七名宰相,但是实际负责处理各种繁琐政务的却是一批年纪在四旬左右的干练官僚和大批从帝国大学毕业的专业技术官吏,而六部随着帝国工商业经济的兴起和各种农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陆续被拆分,成立多达二十个部门,比如工部被拆分成了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当然这些都是出自刘宏的授意,部门被细分后,其办事效率也自然提升,而帝国的中央官僚系统开始全面向专业的技术官僚和精英式培育为主。
刘宏限制了科举的适用范围,对他来说,像隋唐以后的科举,除了消灭了门阀制度,实际上其功效尚不抵其危害,之后历朝历代的冗官冗费就是无节制的科举造成的,而僵化的科目则让官僚的能力低下,大批的官僚都是只能动口不能动手的庸才。
而且以帝国的社会形态,如果直接照搬隋唐的科举制,刘宏可以预见自己会得罪大批的豪强和世家,虽然以他对军队的掌握,这些人即使不满,他也可以压下去,但是那毫无利益可言,所以他才将原先的察举制度和科举制度结合,弄出了现在帝国的官僚选取制度。
虽然刘宏在名义上确定了帝国要推行义务教育,而科目相当后世小学到初中的程度,但是实际上这是办不到的,目前也就是在帝国的繁华和富庶地区实行,六岁到十四岁都可以进入帝国开办的学堂接受教育,从十六岁开始就可以参加第一次科举,直到二十岁为止的四年里,只要能考入帝国大学或帝国在州一级监察区兴建的帝国大学,就基本上取得了士人的资格,然后再在帝国大学里选择自己以后要出仕的官职学科,四到六年以后,顺利毕业才能去各地当一个技术官僚,而想要直接进入中央官僚系统,就要参加第二次科举,基本上可以说是相当严格的选官标准,当然这种科举也对四十岁以下的普通官吏开放。
从表面上看,刘宏让寒门弟子也有了通过正常途径做官的机会,而一切都显得严格而公平,但实际上不然,就比如义务教育,现阶段能受惠的人极少,而那些豪强世家凭借其财力自然能让自家的子弟能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另外刘宏也准许第一次科举落榜的学生在一定的名次内出钱入读帝国大学和州级大学,当然这些资金被全部用于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