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页

在过去的岁月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旦遇到难以度过的天灾,唯一的活路便是南下劫掠,但是现在这一条道路却被彻底封锁了,先不说帝国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光是在鲜卑人覆灭以后,从匈奴人统一以后的草原第一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里,就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难以成为一股真正的合力,只能陷入内耗中。

更何况,知道历史上从昭武四年开始,整个蒙古高原将陷入长达十余年寒冷期的刘宏专门为这些游牧民族设下了一个阴毒的计策,如果一下子堵死这些游牧民族的活路,虽然他们不可能突破帝国的长城防线,但是也会让戍守长城的帝国军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刘宏准许那些游牧民族用奴隶来换取帝国的物资,当然这种交换比例非常大。

可是对于被逼到绝境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这是唯一的活路,从昭武五年开始,整个草原就陷入了更大规模的战乱中,各个部落都是发了疯的互相攻打,为的就是从别的部落掠夺奴隶,去长城和帝国军交换各种生活物资。

烈酒,茶砖,棉衣,铁器,琉璃器皿,各种工商业的奢侈品,只要有奴隶,草原上的那些部落首领甚至可以过上比过去更好的生活,于是整个草原上,两级分化变得越发严重,贵族们可以穿着绫罗绸缎,用五光十色的琉璃杯喝着让每个草原男人都渴望无比的高度烈酒,过着前所未有的舒适生活,而底层的牧民则过着比过去更苦的日子。

草原上,已经没有了英雄,在帝国的烈酒买卖中,在越来越寒冷的冬天中,那些部落的贵族用一切来换取这种能让他们忘记一切忧愁的东西,没有奴隶,他们甚至可以用自己部落的牧民充作奴隶去交易。

在这种近乎无休止的压迫中,昭武六年,草原上的血腥动乱变得更加频繁,那些穷困不堪的牧民和奴隶中不堪贵族压榨的人奋起反抗,砍下了那些原本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贵族脑袋,把他们的家人妻女当成奴隶送到了长城,然后过上了这些他们原本痛恨的贵族一样的日子,直到他们再被起来反抗的人杀死。

这样的轮回似乎毫无止尽,从昭武四年到昭武六年,在这种部落间的战争,贵族和牧民的仇杀中,整个草原丧失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到了昭武六年,更是出现了不少部落全族迁徙到长城防线,向帝国军表示愿意做帝国的奴隶,这一年里,帝国接受的奴隶总共达到了二十万人,其中年轻女子悉数发往辽东为迁徙的汉人男子为妻,青壮男子则被重新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千人队伍,发往并州,幽州,凉州,西域等地修筑道路,或是苦役。

大批的游牧民族的奴隶使得帝国内部的建设不需要动用太多的民力,而是让帝国的子民可以专注于农业生产或是转向工商业,使得帝国的经济依旧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对于有着七千万人口的帝国来说,遍布整个北方的近三十万奴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而尚未开工的黄河改道工程则需要更多的奴隶。

到了昭武七年夏季,训练了近一年的赵云所属军团乘上了黄祖所指挥的帝国北方舰队,直接绕行到辰韩本土,登陆作战。

慌乱的滩涂上,帝国军的士兵们从船上跳了下来,抢占了整个滩头,然后开始装卸各种物资,为了这次战争,整个辽东储备的物资有大半都到了他们手上,而其中军械占了绝大多数,至于粮食则只够全军三月之用,不过对于帝国军来说,三个月时间攻下辰韩已经足够。

站在滩涂的高地上,赵云注视着手下的士兵,一脸的满意,一年时间,虽然还不能和雒阳的军团比较,但是在各地新建的军团里,自己的军团也算是数得上号的。对于投入自己大部分精力的军团,赵云多少有点自得。

“子龙,咱们什么时候开始进攻。”赵云身边,典韦和许褚杀气腾腾地问道,他们跟着赵云在乐浪待了一年,为的就是充当全军的先锋,此刻上了岸,两人自然满脑子剩下的就是厮杀,对两人来说,动脑子的事情不归他们管,他们只需要动手就够了。

“明天我们就直接进攻辰韩王都,不必管沿途的村庄。”赵云想也不想地就回答道,事实上攻打辰韩的计划他在乐浪郡的时候就不知道和手下的参谋还有军官推演过多少次了,总之这一次全军只求一个快字,擒贼先擒王,只要攻破辰韩王都,大事便可定了。

第二日,只是修整了一夜的帝国军将士,立刻兵分两路,直接朝辰韩王都而去,赵云亲自带领全军仅有的三千骑兵,绕过沿途的村庄直击辰韩王都正面,而许褚和典韦则带领挑选的两千步兵走山路直插辰韩王都背后,而剩下的大军则运送和保护物资。

赵云率领的轻骑不分日夜的兼程赶路,仅仅是用了五天的时间,便绕过了数十的村庄,杀到了辰韩王都城下,而这时辰韩王都尚且不知道赵云的到来,直到城墙上的守城士兵看到帝国军那如血般鲜艳的军旗,辰韩王才知道大汉已经派军兵临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