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简短的朝会很快就结束了,而内阁省则和枢密院则被留了下来,既然已经决定要西征,那么各种物资的征调,出征部队以及作战计划都需要商议好。

很快嘉德殿内,便只剩下了刘宏和杨赐,皇甫规以及段颎等人,“鲜卑人和西域各国的十三万联军,也就鲜卑人的骑兵能战。”西域各国虽然富庶,不过他们的军队却堪称无能,如果不是地方不适宜农耕,早就给帝国吞并消化掉了,从孝武皇帝时代开始,帝国就几乎把周围能打的国家打了个遍,适合农耕的土地全都占了下来。

对于刘宏对西域各国军力的评估,皇甫规他们都是默认了,西域从来都只是帝国和草原博弈的一颗棋子而已,而西域各国向来就是在帝国和草原之间摇摆不定,从未表现出什么忠诚心过,因此这次西域各国的背叛,并没有让他们太过愤怒,只不过他们多少厌倦了这种拉锯式的控制权。

很快,杨赐他们就开始和皇甫规他们争论了起来,内阁省的宰相们无疑更看重整个帝国的发展,在他们看来,征服西域将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以帝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并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是高昌壁和轮台是一定要派遣援军的,一旦失去这两个据点,帝国日后要再进入西域就要流更多的血,最后他们认为派遣两支羽林军团前往解围足够了。

而皇甫规他们则认为应该趁这个机会,在西域击垮鲜卑人的主力骑兵部队,毕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帝国早就在为征服西域做准备,这几年敦煌郡囤积的军粮足够五万大军一年的消耗,即使计算后勤的损耗,也足够帝国在西域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刘宏自然知道皇甫规他们的打算,一旦出了玉门关,帝国大军沿要地修筑堡垒,以目前新的混凝钢筋土结构的水泥堡垒修建速度,帝国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内,从敦煌郡修建一条可以大致保障后勤补给的线路,届时帝国可以采用长城一线的策略,用堡垒推进的战术,蚕食整个西域,另外吞并西域以后,肯定是要大规模修建道路,同时占据沿途的所有绿洲,那个时候自然可以用这些军事堡垒为基础,建立集市或是商道的中转站,现在付出的庞大军费迟早可以补回来。

刘宏安静地听着内阁省和枢密院的争论,最终他还是属意枢密院的计划,出动五万大军,其中两万部队只用来负责后勤补给线的安全,同时修筑沿途堡垒。

“不够的军费,朕会从内库里补足。”刘宏做出了决定,虽然这是笔巨额军费,不过他还出得起。

看到天子亲自拍板,内阁省的宰相们也没了声音,既然天子愿意自己拿钱出来,他们自然没有反对的余地,相反陈球等人还表示他们也愿意出钱补充军费,这些成精的老人当然看得出一旦西域被征服以后,那些在绿洲修建的军事堡垒衍生出来的作用所能带来的利益,天子恐怕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贵族阶层

雒阳,羽林军团驻地,当天子下令开战的消息传到以后,得到出征命令的羽林第一军团立刻开始整理军备,而羽林第一军团的士兵穿戴的盔甲重达十八公斤,再加上骑枪,军刀,他们每个人携带的装备重量高达二十五公斤。

作为重骑兵军团编制,羽林第一军团的主力大约在七千人,至于剩下的三千多人则是以轻骑装备为主的尖刀部队,负责主力的行军安全。

内阁省里,七位宰相都是跪在地上不肯起来,试图打消天子御驾亲征的念头,帝国开国近四百年,马上皇帝也就高祖皇帝和光武皇帝两位而已,更何况天子还打算西出玉门关,这若是有个万一,叫他们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你们不必再劝朕。”看着跪在地上的七名宰相,刘宏斩钉截铁地说道,“朕意已决。”

看着离开内阁省的天子背影,七名宰相不由苦笑起来,没人可以违逆天子的意思,天子来这里,不过是给他们面子而已。

刘宏决定御驾亲征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次西出玉门关,对帝国的人心鼓舞将是巨大而且影响深远的,而且对刘宏来说,也有着自己的野心,他要成为帝国的军神,那些历史上的伟大君主能做到事情,他也同样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