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尽管心中疑惑,可是刘林却谨守着自己的本分,安排着各项防御工作,这种事情是上面该考虑的,和他没有太大关系。

夜晚,刘林派出的报信骑兵到达了长城内缘的十二军团驻地,自从枢密院下令开始执行‘蚕食’的计划后,曹操就直接将十二军团本部搬到了长城前线,作为天子的心腹,他当然了解帝国对草原的战略,那些修建的堡垒随时可以转为民用,只要打垮鲜卑,帝国就可以执行对游牧民族的定居计划。

十二军团的作战室里,所有队率以上的军官和参谋全都到齐了,因为曹操接到的进攻报告不止刘林的堡垒一处,长城外沿一共有十多处的堡垒都发现了千人以上规模的鲜卑骑兵部队,袁术和一众参谋官根据送回的消息在作战室中央的巨大沙盘里,做出了标记。

曹操面无表情地朝袁术看了一眼后,示意他可以开始后,目光便放在了沙盘上代表鲜卑骑兵部队的红色骑兵像上,沉思了起来。

“目前一共有十三处外沿堡垒发现了鲜卑骑兵,数目从一千五百人到三千人不等,初步估计总数在三万人左右,目前意图不明,很有可能是疑兵部队。”袁术的声音平稳而冷静,不过作战室里,一众军官则都是皱紧了眉头,鲜卑的骑兵总数大约在十万人左右,如今一下子出动了三分之一的骑兵,还可能只是疑兵部队,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总之,在判明敌军意图之前,所有部队不准擅自和鲜卑人接战。”看着窃窃私语的一众军官,一直沉默的曹操开口了,帝国在长城投入的总计四十五万的兵力,看似很多,可是一仔细算起来,兵力仍显不够,这几年帝国对长城的军事堡垒投入起码可以训练二十万的精锐步兵,不过和游牧民族交手,步兵的作用并不大,至于骑兵,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训练成精锐的,与其将军费投入到步兵上面,还不如用于工事上,至少可以稳稳地压制住游牧民族,孝武皇帝时代就曾将堡垒修到了阴山以北,使得骑兵的补给距离大大缩短,一直压得匈奴没有还手之力,而孝武皇帝死后,这些堡垒被以徒耗军费为由而废弃,结果匈奴人只用了几年时间便喘息过来,再次和帝国开战,所耗军费数以亿计。

“喏!”所有的军官都是同时应声道,他们也都清楚,在帝国堡垒的辐射范围内,的确是他们占了上风,可是一旦进入草原,和鲜卑人打追击战,他们未必能赢,至少在新的机动步兵军团成型前,贸然地进攻草原是无谋之举。

在一众军官离开作战室后,曹操看向了袁术和他身旁的参谋道,“你们觉得鲜卑人想干什么?”尽管现在的驿站速度比以前快了不少,可是消息一来一回也要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期间里能发生的变数太多了。

“鲜卑人一定有所图谋,不然他们不可能出动那么多骑兵,不过我暂时也猜不到他们想干什么。”袁术摇了摇头,这几年帝国已经基本切断了和鲜卑得到各种军事物资的渠道,除了密谍司的几个探子以外,鲜卑人也只能零星地从西域各国那里弄到一点精铁。

“多派斥候和外沿堡垒联系,另外派人去幽州,问问十三军团,他们那里有没有异状。”曹操想了一下后,决定先暂时按兵不动,反正以现在并州长城一带的军力,三万分散的鲜卑骑兵还构不成威胁,分兵出击是兵家大忌,他只要以静制动,鲜卑人迟早会暴露他们的真实意图。

“嗯,我知道了,要不要让十四军团过来。”袁术应声后,又多问了一句,原本十二军团是段颎指挥,不过他已经被调回了雒阳枢密院,说起来这一次调动其实是刘宏想看看采用参谋制度以后,更换主将对士兵的影响程度,过去帝国军队里个人色彩太浓,对于希望将军队打造成彻底的国家机器的刘宏来说,是件难以忍受的事情,所以他才让曹操接管了以原凉州精锐部队为主的十二军团,结果自然让他很满意,曹操和袁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掌握了十二军团。

至于曹操原先所在的十四军团,本就是一支新组建的军团,在他去了十二军团以后,原十二军团的参谋长荀攸就接管了十四军团,继续负责训练士兵,并未再设主将,名义上由曹操代管。

“不必了。”曹操回绝了袁术的建议,十四军团里原本训练好的南匈奴骑兵部队如今都已被征调到了长城一线的戍卒部队里,现在剩下的都是些新兵,来了也起不了作用,还是当预备部队好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准备西征

十月初九,当晨曦刚刚从东方露出,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便打破了雒阳城东官道的宁静,守城的羽林军士兵看到远处迅速逼近的赤红骑影,都是心里一惊,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了,只是片刻间,帝国驿站的骑士已经在城门前稍稍放缓了速度,接着在临近城门时下了马解下背上的火漆木盒,递到了城门口的军官手里道,“凉州紧急军情。”

接过火漆木盒,那名羽林军官行礼之后,便上马朝专门为传递军情开辟的直道,驰往了皇宫方向。这时门口的几名羽林军士兵一面牵着驿站骑士的马匹去了马厩,一面询问起消息来。见几个羽林士兵问得紧,驿站骑士恨恨道,“鲜卑人和车师人勾结,七万大军围了高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