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击败围城的匈奴军队后,耿恭领着帝国军队突出重围,开始了无日不战的一路转战,伴随着一直激昂的乐声,台下的人们先前一直压抑的心情随着这一段剧情而振奋了起来。
但是当旁白再次响起,人们的心不禁再次沉了下来,到了五月,转战的帝国军队因为水源问题引兵转移到疏勒城。由于疏勒城有涧水流过,可以保证夏季的饮水;同时,疏勒城正当山南山北之间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掠山南各西域小国,于是耿恭带着帝国军队在此驻扎了下来,决定为帝国守住这最重要的一道关隘,同时等待援军。
而匈奴人很快发现了耿恭和帝国军队的意图,再次集结了大军包围了疏勒城,随着阴霾的乐声响起,残酷的围城战开始了,在几次强攻失败后,匈奴人把涧水的上游壅塞住,想要渴死帝国军队。于是城中的耿恭一面布置帝国军队守城,一面命令挖井,可是一直挖了十五丈都不见水,最后帝国的将士不得不用布榨出马粪的汁来喝,宁死不降。
看着舞台上的一幕幕,台下的每一个人都不由咬紧了因为紧张而干涸的嘴唇,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挖井的帝国将士,口里不停地念叨着,快点出水。
终于,舞台上,帝国将士挖掘的井里涌出了甘泉,刹那间舞台上和舞台下同时响起了欢呼声,伴随着一阵惊慌的音乐声,舞台上的匈奴军队以为帝国将士有苍天庇佑,于是仓惶退兵,但是仍旧封死了各条要道,围困着疏勒城。
舞台上再次漆黑一片,这时台下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形式,他们只是迫切地等待着下一幕,当浩大的宫廷音乐响起时,人们都说愣了愣,而这时舞台上鲜红的大幕终于拉开了,展现出来的是一幅隆重的朝会画面。
此时已经是十月,战死的帝国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关宠发出的紧急求援文书终于送到了雒阳。然而,朝堂上大部分的大臣都不同意发兵,半年多了,谁也不知道西域现在是什么情况,千余军队对两万,这些帝国的军队还存在吗?冒然派军队增援,没有城堡的依托,很容易被风驰电掣的匈奴骑兵消灭,更何况已经是冬天了,恶劣的气候、遥远的路途、后勤的艰难,那些大臣们摇着头,劝着年轻的孝章皇帝,西域的失去已经不可避免,只有等以后再寻找机会夺回来,而那些将士们,只能注定为国牺牲了。
看着舞台上发生的情景,台下已经有人咒骂了起来,而这时舞台上,一些大臣还是坚决主张救援,最后年轻的孝章皇帝拔出了天子之剑,咆哮了起来,即使这次救援注定失败,也要向世人宣告帝国从来不会放弃为他战斗的将士。
当刘宏的面容被台下的细柳营和羽林军团的军官们看清时,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挺身站立起来,高声回应着舞台上的天子发出的,“向西域进军!”的吼声。
舞台上,集结的羽林军在风雪中西出玉门关,去救援已经可能全军覆没的同袍时,整个剧院里,每个人都站了起来,和舞台上的羽林军以及台下的军官们一起高喊着那句,‘向西域进军!’
当刘宏从后台返回包厢时,听着这高亢的声音,知道今日以后,西域将成为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舞台上,随着羽林军消失在暗下来的莽莽黄沙中,悲壮的乐声再次响起,当台下的人们再次看清台上时,他们回到了疏勒城,为身陷重围的帝国军队祈祷。
此时附近的国家都已经投降匈奴,帝国军队的后勤补给已经彻底断绝,形势十分险恶。幸好车师后王的夫人是汉人,想尽办法派人给帝国军队偷偷的送粮食,又多次将匈奴人的动向告诉帝国军队,帝国军队才艰难地支持了下去。
就这样再过了几个月,疏勒城中的帝国军队不断有人战死、病死、饿死,只剩下了数十人,但是依然没有人向匈奴人投降,终于车师后国仅有的补给也断了,帝国的将士们开始把身上的皮制铠甲放进锅里,煮软一些,然后切成一块块的分下去,吞嚼充饥;再后来,连皮甲都吃完了,迫不得已,将弩也拆了,把上面绷着的皮条和用做弓弦的兽筋同样煮了吃,最后只剩下血肉之躯和冰冷的刀剑用残存的力气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看着这一切,台下就连吕布,典韦这样的硬汉也觉得喉头哽咽,这时舞台上最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面对亲临城下劝降的匈奴单于,坚守的耿恭居然答应投降,这时所有的人都呆住了,可是紧接着更加让人震骇的事情发生了,进城的匈奴使者被耿恭亲手击杀,然后就在城上,对着匈奴的大军,和残存的帝国将士一起将尸体的肉割来烤着吃,把投降这一条后路给完全断绝掉了。
随着响起的苍凉乐声,台下的人们看着惊恐撤退的匈奴军队,胸膛里觉得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灼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