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给您举灯笼。”

兰陵依旧站了那天的地方,一样的姿势,看的我心酸,上去揪了她鼻子晃了几下,“举啥举?赶紧回去!没你这么戳人心疼的。”

兰陵轻笑几声,过来抱我亲了口,“明过来啊,妾身给您包饺子。”说罢笑吟吟的扭身走了。

目送了灯光直到消失才朝家里走,走了半路又绕回来确定兰陵肯定走了,又蹲了断树跟前看。断茬已经干了,苍黄的茬口还连了一卷扭曲的树皮,看来当时我拧村的时侯下了死力,看看左右没人,站起来恭敬的朝树茬行了一礼,小声连续念叨对不起,地上抠了把土仔细的抹在上面,一直到把断裂的茬口糊全实,才揪了几片宽大的草叶子用心的包扎起来。

我是个幸运的家伙,不知道这树会不会怪罪我,心里祝愿它长起来,长高,长大,枝繁叶茂的时侯不屑再去计较我这个坏蛋曾经对它的伤害,或许到那一天我才会心安理得的再面对它。真的,我发誓不会在有下次,不光是我,谁都别想再伤害她。

第三百三十四章 萌芽

这几天心思揪在织造作坊的新机器上,不下班就朝回跑。关键采用了新技术,螺口看似简单,可挑丝的原理还得给木匠做个详细的解释,要不非得给木料憋得炸口。

忙一下午,领了达莱朝府里一路走还一路探讨套丝的细节。成是成了,机器的效果没得说,三个人就能轻易地操作,比起六人长机的速度不相伯仲,一下能解放出三个劳力出来,无形中将效率翻了一番。可套口造起来难度过大,一连失败了近十次才有一个合格的成品,这样下去机器的成本太高,再好的创意也难以广泛推行,得齐心合力想个提高成效率的办法。

正说着路过南晋昌分号时候,就看见青石阶上几个人正争执不清,南晋昌四个小伙计围了俩庄户模样的人朝台子下哄,看俩人面生,不像是庄子里的农户,还和伙计们高声评理,大约是凭什么不让他们在南晋昌门口摆摊类的话。

无证摊贩?朝达莱笑了笑,自从南晋昌入驻王家庄子后,每天也有不少外庄的农户来采购的,农家里闲钱终究有限,难免带点田里的出产过来易市,一来二去逐渐形成个以南晋昌为中心的小商贸集散地,和赶集一样,四天一小会,七天一大会,每逢集会,天不亮就有来占了小地方的,一早到午上热闹极了。

可农家里也有农家的风度,赶集趁早不趁晚,过午就散去了,也从没见过有堵了人家门口买货的行为,这都吃晚饭的时间,还有这么不张眼的人跑来耍横,得看看热闹。

南晋昌门口红柱子上靠了俩大竹筐。探头看了看,满都是荸荠,笑了。怪不得没点规矩,一看就是程初新园子里跑来的佃农,当初程初为了赶工,招揽的劳力好些都不是本地人,这才落户不久,不懂这么多规矩,瞎跑了胡卖而已。

朝几个伙计挥挥手,到底是大买卖,别和农户计较这些,眼看天黑还满满两大筐没卖掉,心里肯定着急,以为摊位摆得高点就好出手。蹲下来朝竹篮里翻翻,朝俩农户问道:“一斤荸荠多少钱?”

“六文。”程家的佃农见来了问价的,也没心思和伙计争执,殷勤地跑过来卖力地把篮子里的荸荠用力翻了翻,“都一早挖的新鲜果子,底下的一层泥还没干呢!是稀罕果子,你们京城里的人见都没见过。”

就这卖法,连泥带果子的光自己知道新鲜。让别人看得直皱眉头,还敢要六文,六文称一斤多肥膘了。王家庄子的农户现在眼界高,这卖相怕一文都卖不掉。

“这是穷疯了,侯爷您别计较。”小伙计心善,怕这外庄的农户弄了一筐烂泥蛋子把我激怒了没好下场,赶紧过来圆个场子让这俩人知道我身份,别惹不相干的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