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养鱼和养猪养羊一般的道理了?”李世显然对水产养殖的话题很感兴趣,虽然话里话外透了棒槌气息。可到底是工部官员,一说到民生大事或与此类有关的地方就来劲,总是请教我,这虚荣心啊,谁都有点是吧?
“其实和饮食习惯有关系,分地域。”可惜,手里没拿扇子。要不身形还能再潇洒点。“北方人烹不了鱼,没办法对付,总是觉得没有猪啊牛啊的好吃,其实这是个误区,鱼做好了并不比那些差,说到营养上,更有利吸收。”
“营养?”李世笑了笑,他对我这些新说辞早就习惯了,“吸引?”
“打个比方。”我左右看了看,没合适的比喻对象,“若说这人与人,除了身份、贫富上的差距外,从器官上……就是五官内脏四肢都是一样的。就好比同样的病会得在有钱人身上,也会得在穷人身上,用同样的药都能医治。”
“哦。”李世点点头,“孟子也说过这话,理通。照我说,活的时候各有各的模样,死了却都一个样子。”
左右看了看,“李兄这话可不敢外面说,小弟就是个比喻。”
李世不在意地点点头,笑道:“吃一样的粮食,喝一样的水。没有说帝王家就不吃饭的。”
大逆不道,一般来说这话就有点过界了,李世总是爱说些大逆不道的话,我得慢慢习惯。“比方,小弟比方下。其实这帝王、群臣、百姓的饭食结构各不相同。”
“哦?”
“身份不同,工种不同,消耗也不尽相同。都说武将饭量大,其实小弟观察过,就算玩命地操练,也没有庄户们的饭量大。”
李世不知道我打算说什么,听了我比喻想笑,“什么道理?”
“饮食啊,粗茶淡饭没花色,没油水,家景好点吃个锅盔而已。庄子上缴粮、麦收时候由王家出粮,庄户们放开胃口吃的时候小弟就发现这个问题了,饭量大啊,斗笠大的锅盔得吃一个半,程初的饭量也就半个而已。”
“那是,程德昭是什么身份,他一顿饭里又不是光啃了锅盔。”李世笑了,摇头道:“子豪这话可不能让庄户们听见了,人家掰了指头和你算帐,一个半锅盔才多少花销,程初一顿饭多少花销?还嫌人庄户吃得多,呵呵……”
“不是这个意思,您误会了。”摆摆手,蹲下来找了个小石子在地上写写画画,“小弟是在说农副产品的重要性,若说粮食吃得再多也不顶饱就是这意思,营养跟不上,肚里没油水,经不起饿。国家抓粮食产量是对的,但也要适宜的将农副产品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扶持。您是工部要员,想想就能明白,若一顿饭里有几块肉,有俩鸡蛋,有盘子蔬菜,谁还愿意拼了老命把锅盔当宝贝啃?”指了指远处一行下地的庄户,“王家庄子就是个例子,从前粮食丰收时候还抱怨王家收租过火,如今再没有这么多抱怨,同样的年景上家家粮食有了盈余;以前出来帮工都要粮食折算工钱,如今知道要钱要面料了。不是粮食增产的原因,是因为饭桌上农副产品多了,吃不了那么多粮食。”
李世听完仔细琢磨一会,摇摇头,“是有关系,却没有子豪说得那么夸张,受地域限制,若朝廷放开农副业的话,粮食势必减产,遇见灾荒颗粒无收的年景后果难以设想。”
“慢慢就好了,发展禽蛋业,水产养殖业还是必要的,随了农学里逐步将高产种子推广开来,存粮稳步增长的同时,有了存粮的农户中会逐渐改变一些传统饮食习惯。王家庄子就是个缩影,在不侵占良田的情况下努力搞些副业让庄户受惠。”指了指荷塘尽头的数百亩荒地,“一颗庄稼都收不了的荒地,如今不管是种植莲菜还是养鱼,效益比几千亩良田都大。莲菜前些年还是金贵东西,才两年时间就成了家常菜;鸡蛋前几年大户人家还得出门收,如今庄户们下地身上还带两颗加餐;有了鸡粪和莲菜塘里淤泥上地,庄稼比往年长得都旺。还有果园,前几年还无法耕种的荒坡,如今果实累累,千十亩果园每年百十万斤的产量小半个长安城都包住了,一文钱一斤的鲜枣如今三文钱称十斤。十冬腊月庄户都知道给黄米稀饭里撒点大枣莲子果干啥的。这些都是营养,多一口吃就少一口粮食,小弟问过了,以前壮劳力一天二斤粮食才吃个勉强,现在三天四斤粮都不到,省下的杂粮喂个猪啊牛啊的。转眼又变了油水,这也处划省粮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