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兰陵对我的推理结果持肯定态度,对朝廷有刘仁轨这种人才很欣慰,“你想想,吐蕃若多几个刘仁轨这种人,简直遗害无穷。”

“吐蕃绝对不会有刘仁轨这种人。”我断然否定,讥笑道:“你少糟践人家淳朴的民风,人表面上臭点,可绝大部分人的内心比咱干净太多了。”

“怎么还有你这么说话的。”兰陵不满地斜我一眼,“你才接触过几个吐蕃人,凭什么说这吃里爬外的话?”

“没吃里爬外,实事求是嘛。”至少在我的印象里,吐蕃使节的举止谈吐要比天朝官员都豁达得多,“能打胜仗只能说咱比人家国力强,是吧?”

“你吐蕃人?”兰陵揉个纸团砸过来,“不和你胡搅蛮缠,找你过来说正事,工部准备明年开办一家织造作坊。若论时机上,人家还是给咱两家留了面子,主事是张郓,这人你认识吧?”

“有耳闻……”张郓终于出头了,这次能领衔工部织造作坊算是几年的辛劳获得认可,可喜可贺。笑道:“是个详细人,你见了多次的,少装糊涂。”

“管他是谁,咱两家得先有个说道。”兰陵皱眉手托腮思虑半晌,“工部啊,这次插一杠子,你说是好是坏?”

“你认为是好事?”看来有必要扩大作坊规模了。这次工部下属部门高调介入,和铸造、军械等国家管制项目不同,棉花一开始就打了全民的旗号开展的,朝廷还没有明确的管制办法出台,暂时还属于纯商业行为。要趁了这个时机极力拓展自家的根基。

“打算扩建作坊了?”兰陵不做正面回答,笑问:“我这么一问,你心里肯定朝这方面想。”

“首先是原料会配,工部明年不会一下将摊子铺开搞,既然有农学的织造科,他可能会打了合作交流的旗号先引进咱两家的制度试行,所以咱得趁了工部立足未稳的前提下将未来几年三家原料分配做个定案。”和火器不同,曹尚书不会亲自过问这些国营项目得失,不必太担心这老狐狸耍花招,要趁这个时候给自家以后的发展留下空间。

“嗯,得和底下人商议一下。”兰陵转了转手上的团扇,敲了敲桌边,“你我两家这次得同舟共济了,先各自把小心眼收起来。只有把大局安定下来才好施展,不能学吐谷浑那帮没见识的家伙。”

“凡是不合你的意愿就属于没见识范畴。”我笑着给纸团扔了过去,“好了,俺王家船小,见不得大风浪,还就得借了你内府这大船的势才有安稳。一切由你调度,我照办就成。”

“这才是人话。”兰陵不害臊地应了恭维,“你家如今产量惊人,先说说秘诀在哪里?都想不通。”

“犯规啊,听你指派可以,伺机打探商业机密属于以权谋私行径,会遭来谴责。”

“算了,没见过你这种。”兰陵掩嘴笑了会,“你是不说啊,等我打探清楚了别找我来理论。”

“放心!不理论。”等她知道了,嘿嘿,谁朝谁理论还另一码事呢,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