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页

“就这样办吧!”马里奥无奈的作出决定。

1个多小时之后,奥匈帝国的重臣们终于盼来了圣彼得堡的重要消息,俄国女皇已经乘坐专列离开圣彼得堡,预计在4天之后抵达维也纳。此外,女皇作出决定,由俄、奥两国联合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限定时间内将全部军队从奥匈帝国撤出,否则俄奥将考虑进行全国总动员并对德国采取军事手段。

对于奥匈帝国中央政府和奥地利政府的官员和将领们来说,这是自德军入侵之后所收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这一刻,就连反对派的安德拉斯公爵也暂时放下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众人都在为这个意义重大的外交通牒而感到欢欣鼓舞,外交官们更是急不可耐的提笔撰文。

“好了,帝国终于得救了!”马里奥大大的舒了一口气,从他的角度来看,只消挨过了今晚,德国人就不得不迫于俄奥的联合通牒停止入侵,此后不管德国人立即撤兵还是故意拖延,只要琳达一世抵达维也纳并正式登基,然后宣布波希米亚公国、卡尼鄂拉公国、匈牙利王国、滨海自治省份对于德军的干涉邀请为叛国行为,那么德国人的借口也就站不住脚了。

可惜,这份外交通牒还未递送到德国外交部门,德军对圣珀尔滕周边十数万奥军发动进攻的消息便传到了维也纳,这无疑给刚刚升起希望的奥匈帝国重臣们当头一盆冷水——大规模冲突很可能意味着战争的提前到来,可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命令前线部队消极抵抗甚至是不抵抗显然是不现实的。

“上帝保佑奥匈帝国!”

第四十一章 圣珀尔滕的钢铁骑士

圣珀尔滕是奥地利东北部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多瑙河及阿尔卑斯山前丘陵间的特赖森河畔,此地距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仅66公里。

从地图上看,圣珀尔滕是由西往东进入维也纳的门户城市,这一点犹如勃兰登堡与柏林的关系一样重要。自从1858年成为城镇之后,拥有3万多人口的圣珀尔滕逐渐成为奥地利东北部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型城市,然而,也和维也纳一样,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不设防城市。

1916年2月2日,85万德国陆军悍然越过德奥边境,奥匈帝国驻波希米亚、奥地利的边防部队猝不及防,边境防御情况只能用一溃千里来形容,许多奥军官兵直到被俘也还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样一种窘迫的局面下,奥地利老将奥芬贝格将军挺身而出,这位常年南征北战、曾随弗里德里希大公参加过加利西亚战役、波兰战役和白俄罗斯战役的陆军元老级人物亲自坐镇圣珀尔滕,短短一个下午就收拢了数十支从前方撤下来的边防守卫部队,加上他的本部兵马,待德军先锋部队逼近时,已经有近13万奥军归于他的指挥之下。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团指挥官,奥芬贝格很清楚汇集在圣珀尔滕的奥军人数虽多,却是一群心惊胆战、士气低落的衰兵,更要命的是他们原有编制在撤退过程中已经变得混乱不堪,许多士兵根本连自己的连队都找不到,而且装备丢失情况也是同样的糟糕。

由于德奥两国目前仍未正式宣战,加上德国大军即将到来,奥芬贝格将军只得让自己的部下抓紧时间设置围绕圣珀尔滕的环形防线。到下午黄昏时分,圣珀尔滕的外围战壕已经初具规模,用于阻隔德军坦克的堑壕也挖掘了不少,只是时间仓促加上后勤补给供应不上来,奥芬贝格的部队严重缺乏铁丝网、地雷、机枪和重炮,军粮甚至不够给这13万人吃一顿晚饭,后来好歹从圣珀尔滕市政府、粮商和居民那里“借”到一些,这才勉强没有在德军进攻之前因为饥饿而自乱阵脚。

下午5点左右,由弗莱明将军指挥的德第2装甲军主力进抵圣珀尔滕的奥军防线前方,一同抵达的还有德第1集团军一部,这个集团军以前的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克卢克将军。不过,上一次战争爆发时这位将军就已经是68岁高龄的老人了,当战争以德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之时,这位老将也就光荣的退居二线了。现在,第1集团军的指挥权交到了另一位杰出将领——63岁的伯恩哈德·卡尔·阿道夫·冯·迪姆林上将手里。

比起克卢克、比洛、豪森、兴登堡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位冯·迪姆林将军在德国的知名度并不算很高。他1871年加入德国陆军,勉强赶上了普法战争的末班车,后来进入德国总参谋部供职,1904年被调往德国的西非殖民地,1907年回国并被授予少将军衔,1914年大战爆发时担任克卢克手下的第一军军长,战争中作战勇敢、指挥果断,1915年被德皇亲自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冬天的日落要比平时早一些,因此,下午5点的时候已经进入黄昏阶段,奥军防线那边大部分官兵仍在加固工事,德军部队则停在距离他们10多公里的地方。双方没有炮击,没有言语攻击,就这样默默对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