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直以为咱想杀你

朱元璋原本对这个的儿子颇为失望,可回想朱榑今日的行为,突然有了一丝期待。

他并没有急于拒绝。

朱元璋对待刘伯温的态度,很特殊,既不愿意让他归养,又不杀掉这样的人才,但前提是,刘伯温一定要在他的眼皮底下。

“这样吧,你若折服了咱,咱就让刘伯温给你讲经文。”

“那我给父皇背一首诗……”

朱榑满脸认真,看向朱元璋,只见朱元璋摇摇头,显然他对这个结果不满意,脸色变得更加认真。

“七日之后,是诸王大试,咱把它改成明日,你若是能在大试中夺得第一位,爹就给你一道旨意。”

朱榑懵了下,父皇显然是不想给他下圣旨啊。

大试,是大本堂针对诸王的考试。

为了检查诸王的学问,朱元璋每过一段时间会命侍讲给诸王出题,本来只是小小的考查,但朱元璋非常重视,导致大本堂的侍讲们不敢怠慢,故称大试。

大试分为武试和文试。

藩王以武试为重。

诸王的技勇中,朱棣属于第一流,将来大明边塞的九王中,朱棣也最骁勇,朱榑虽然也是边塞九王之一,却是凑数的那种,兄弟中比他优秀的,实在太多了。

齐王朱榑打了胜仗就会骄傲,且边陲强大的敌人,都被朱棣、朱棡和蓝玉消灭了,朱榑并未真正意义上打过大规模的战役。

封在内陆的藩王,未必就不会打仗,朱榑的六哥朱桢,封在武昌,是为了形成拱卫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

只是,连续的削藩行为让藩王们太失望了,朱棣清君侧时,连最忠诚的楚王朱桢,都没出兵帮助朱允炆。

藩王若肯出兵,历史,或许会是另一个走向。

短暂的灰心后,朱榑突然说道:“我现在,虽然还打不过二哥和三哥,但我若是拿下第一位,父皇口含天宪,要遵守自己的承诺。”

朱元璋没有夸赞他,也没有嘲讽他,只是点点头表示答应了。

就这样,朱榑从奉天殿退了出来,他很清楚,自己虽然体格也很魁梧,可比起年长几岁的兄长们还差一些。

不过,他的兄长中,有一个人不输给朱棣。

刘九追在朱榑后面,小声道:“殿下,先换身衣裳吧,达妃娘娘命人送来一身新织的常服,您…您去哪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