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吸印转移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eve1”的β氧化酶受到了显著的诱导。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实际操作实验的浅仓把数据交给利明的时候,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就算加入了安妥明也不可能产生如此严重的诱导。一开始就出现了这么大一团,这种细胞究竟是怎么了?”
浅仓拿来的照片上显示出一大块黑斑。这说明β氧化酶的信使rna正在增加。
“安妥明……”利明看着浅仓的脸,口中念念有词。
“查一查这种细胞的类维生素a受体的发现量,然后往培养基里添加安妥明。观察一下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线粒体的形状,再做一个转运实验。到底安妥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β氧化酶系向线粒体内转运,你要拿出具体的数据来。对了,浅仓,你什么时候请假,能告诉我吗?”
“这个嘛……”浅仓微微笑了一下,歪着头想了想,”今年就要毕业了,所以……我想不休假,一直把实验做完。”
“那好,我们再把实验往前推进一步。参加九月份学会的准备工作等到这个月底再做也来得及,因为那时数据都已经收集好了。”
"知道了。”浅仓点了点头。
利明往培养“eve1”的烧瓶里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过氧物酶体增殖剂。照字面解释,过氧物酶体增殖剂就是能够让细胞中的一种叫过氧物酶体的细胞器增殖的物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妥明这种治疗高血脂的药物。可是,这些物质在促进细胞器增殖的同时,也会让线粒体内的β氧化酶受到诱导,从而使线粒体自身在形态上出现变化。这些知识,利明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通过实验掌握了。给线粒体已经受到诱导的“eve1”加入这些物质,实际上就是要达到进一步促进这种诱导的目的。
果然不出所料。“eve1”的线粒体在安妥明的刺激下疯狂地伸展。氧化酶的发现量简直大得惊人!当然,氧化酶进入线粒体的跨膜转运速度也明显加快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在基因水平上仔细研究这一诱导机制。利明坚信,通过对“eve1”的研究,一定可以弄清线粒体的增殖机制。
“来可,来了!”
从绿色的邮袋里把它拿出来的这一瞬间,利明心中涌起了无以言表的兴奋。